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鲁迅,胡适,鲁迅先生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到鲁迅先生大家都是充满敬意的。为何呢?也许是因为他的文采斐然,也许是因为他弃医从文的壮举。他是我国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非常喜欢他的文,因为它总能让我们精神受到启迪。每每谈到鲁迅先生,我总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那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鲁迅先生的为人。
可是那么好的鲁迅先生,却有人在他死后,竭尽全力地抹黑他,而且那个人曾经还是他的学生苏雪林。他们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恩怨?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19世纪20年代的鲁迅,在文坛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颇受国人的喜爱。而那个时候的苏雪林呢,还只是文坛上一颗刚刚燃起的新星。按理来说,两人地位相差如此悬殊,是没有见面的机会的呀。
可是就在1928年,有人组织了场聚会,在那邀请名单中就有那二人。苏雪林见到鲁迅是非常地高兴的,毕竟是自己的偶像嘛,于是便很高兴地与其交谈。可是鲁迅先生是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因此态度就有点冷淡。苏雪林就认为鲁迅先生是个孤傲的人,半点都不给自己面子。于是她的心里就开始对鲁迅先生产生怨恨,之所以当时隐忍而不发,不过是由于,当时鲁迅先生地位过于高,不能得罪罢了。
说到底也是苏雪林本人的性格有问题,性格偏激,爱走极端。1936年时,鲁迅先生去世了,当时的很多文人和国人都感到非常的伤心。作为曾经是鲁迅先生学生的苏雪林便开始公开侮辱鲁迅先生,这在当时可引起了好大一片唏嘘呢。后来苏雪林搬去台湾生活后,用笔去喷鲁迅先生便更加的不怕了。可是为何她会这么极端呢?鲁迅先生对她也没有怎么样啊?
不就是在那场小聚会中,态度显得有些冷淡嘛。原来是由于苏雪林本人婚姻生活不幸,对一个女子来说,婚姻幸福显得至关重要,可惜苏雪林没有这个福气。再加上她本人童年时期也过得不怎么快乐。如此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人,当然会爱钻牛角尖,那么恨上鲁迅先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我希望看到苏雪林对鲁迅的所有言论,包括描述、叙述和评语。我想这也许是所有同胞的企望。因为大家都有是非标准,有思维,一般不需要任何人包办。
2、从目前见到的苏对鲁的言论,我认为,一是她先说事实。从文字判断是客观的,无人纠正。二是谈自己的评论。这种评论的结果,仅仅代表她的观点。从苏的文章布局的先摆事实后评论看,她也未想代表大家。三是一些人判定苏是骂鲁迅,我不敢苟同。只能说苏是还鲁迅以立体,还给大家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给公众以知情权。而反对苏的人是神话鲁迅,或者是妄想神话。谁对谁错?
3、我们不少同胞多少年形成的神化一些人的思维是偏激的,是幼稚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社会危害是很大的。在我们文明的成熟过程中,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注意及时纠正,否则,神有可能成为前进的伴脚石。
具体到鲁迅,被拉下神坛,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批评家和文学家。这一点,难道能否认吗!?
4、一些人总是错误的认为要批评人,必须是完人。一是请问世界上有完人吗?二是有缺点的人为什么不能批评人?我认为只要批评的有道理,对社会进步有利,谁都有批评权。难道不是吗?三是一些被批评者就爱以批评者不是完人而抵赖,这是一种狡辩,是妄想躲避批评的狡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鲁迅虽弹棉花 单传独门。但现在己校进胶花印,还是毛的教育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来得好。任何人佬人和鲁迅一样不算搞得很清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以下几点来回答。
1、苏雪林是谁?
原名苏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老梅等,安徽太平人,曾与凌淑华、袁昌英一起并称为珞珈三剑客,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被称为上世纪30年代5大女作家。早期留学法国,回国后曾在好几个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堪称是文坛的常青树。
2、对生前鲁迅的态度
她曾在鲁迅任教的学校学习,所以早期两人可称师生。那时她也对鲁迅敬重有加,很是崇拜,曾经给予鲁迅这样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3、鲁迅死后态度的转变
就在鲁迅死后一个月左右,不知为何,苏雪林就在由她执笔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中公开批判鲁迅,扯起了反鲁迅的大旗,并对其破口大骂。
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等等数不胜数。
后期她随国民党到台湾,由于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敌对状态,为了讨好当局,她对鲁迅更是变本加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停地发文大骂鲁迅。“反鲁”几乎成为了她后半生的事业。
4、两人有何仇怨?
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有一次北新书局老板组织的聚会上,鲁迅没有和他握手,打招呼,只是点了个头,让她很尴尬。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欠妥的,苏雪林应该没有这么小肚鸡肠吧?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讨好国民党当局,可问题是在最初的时候并无骂鲁迅的道理。倒是到了台湾之后,他对鲁迅的口诛笔伐并坚持半生确实有这个原因的。她自己只站在大义角度上攻击鲁迅,并未向任何人透露具体原因,与鲁迅的矛盾究竟为何闹到这种局面也只能留给后世胡乱猜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