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鲁迅,胡适,鲁迅先生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来,苏雪林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移居台湾,自然又对鲁迅多了一层敌意。苏女士或许也将曾批驳当局、唤醒民智的鲁迅怀有怨恨。毕竟,自己欣赏和支持的,被对方抨击和批驳,难免会不太愉悦。
当然,有时候文人也有“碰瓷儿”的做法。骂阿猫阿狗,或许不太引人注意,但要瞄准了某位知名学者大肆批驳,则很容易形成受人关注。苏女士最初抨击鲁迅,究竟是怀着哪种目的,已经难以得知了,但当谩骂成为一种习惯后,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客观来讲,苏雪林倒也是具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只不过,人文多半个性鲜明,文坛才女尤是。概括来讲,苏雪林与鲁迅之间,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只能算是彼此看不对眼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已经去世那么久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后人,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位先生都怀有敬重,但是文学史上有一位女作家却在自己的作品中抨击鲁迅,甚至用了大半辈子来辱骂鲁迅,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当时虽然处于那样混沌的社会,但是他依然对这个国家充满信心,期盼着国家能够一天天朝着好的方向走去,所以他立志学医,希望能够医治国人,可是后来他发现当下的国人需要的不是医治身体,而是人心,所以他选择了用笔来宣泄自己对当下时局的不满,用笔来唤醒中国人的良知,用来抗争这个社会。鲁迅选择放下药材拾起笔杆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医生却多了一个思想家。
在封建社会女子必须在家中学习琴棋书画,遵循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苏雪林小的时候只能跟着家中兄弟牙牙学语,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苏雪林已经不能继续学习,可是当下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苏雪林才能继续接受教育,甚至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照理说两人之间不应该有什么交集,不过苏雪林也是一位文学素养极高的才女,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有才华的人太多了,鲁迅已经是大师,苏雪林只是一个新人,地位比较低。两个人相识于一场诗友会,在民国那个时期作家喜欢集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当时苏雪林是仰慕鲁迅的一名后辈,在诗友会上面遇到鲁迅先生便上去交谈。但是鲁迅并不认识,成名之后对于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罢了,所以并没有在意这个一脸期待的陌生女子。在我们看来这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可是苏雪林却将此事记恨在心,怨恨了鲁迅先生大半辈子。
对鲁迅先生来说,眼前这个姑娘同以往狂热的粉丝没什么不同,但是心高气傲的苏雪林却认为鲁迅的不理睬是因为看不起自己,抑或者是看不起女人,所以将这件事情记恨了一辈子,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表明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不满,言语中充满了嘲讽。
鲁迅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会被人如此“记挂”,也不明白当初那个充满期待的少女怎么到最后变成了怨恨。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我们倒能够梳理清楚。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份怨恨到底是因为什么。苏雪林与鲁迅同属于一个职业,在他们之间鲁迅的地位和名气都要远远高出苏雪林一大截,但可惜的是鲁迅先生只活了55岁,苏雪林女士却活过了百岁,在鲁迅死后她便开始自导自演,胡乱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不敬,而与他们同时代的人死的死,老的老,也没有人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苏雪林利用自己的文笔和当时的名声试图制造舆论,试图抹黑鲁迅先生。
这是小人之举,没错苏雪林当时只是一个新人,在诗友会没有存在感,但是自己不甘心,所以将气全部排泄在那个曾经喜欢的仰望的大师,说因爱生恨也不为过。幸而大家对这件事有着自己的判断,并没有受其干扰。当然很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红,用这种质疑大师的方式来博得大家的关注,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但到底是哪一个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鲁迅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作为名人会受到很多关注,坊间对于鲁迅先生都是一片夸赞声,苏雪林作为文坛的后起之秀,在文章中抨击鲁迅,是一种不和谐的声音,用这种方式能够红,虽然会受到攻击和诋毁,他们之间的恩怨来自于单方面,也就是苏雪林对鲁迅的恶意攻击。伟人就是伟人,会有缺点,但是相比于这些,他们对这个世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他们熠熠生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骂功”无人能敌,谁敢与之交锋?除非要绝迹江湖自取灭亡。在他死后对他开骂的实属“秋后算帐”。
苏雪林之所以在鲁迅生前自称他的弟子逝世后对他开骂,纯粹是因为“自保”。
她忌惮鲁迅的“骂功”,因为在骂人这一项技能上,鲁迅打败天下无敌手。
自称“弟子”,是为了讨好鲁迅这棵“大树”,对鲁迅疯狂开骂是因为“倒树”威胁不到自己的荣辱与生死了,尽情畅所欲言。
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是中国古训。人才死立马跳出来骂人,无异于"鞭尸",的确很不厚道。
从此可见,压抑已久的苏雪林的深仇大恨在鲁迅死后如火山喷发,摧枯拉朽地涌入仇敌。
苏雪林在自序中坦承:\"\"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
言外之意是:你活着我不能把你怎么样,你死翘翘了又能奈我何?“骂鲁”原因:
一、鲁迅对苏雪林的不屑一顾而产生的怨恨。
1928年,书局老板李晓峰举办了一场宴会,当把名噪一时的苏雪林介绍给鲁迅认识的时候,鲁迅微微点头便离去。
身为上海某大学教师,刚出版一本新书正踌躇满志的知名小网红相当尴尬。
在家里忍受着无望的婚姻,投入全部心血写出的新书,风头正劲没想到却被大人物视而不见,不心生怨恨才怪。
二、苏雪林对鲁迅的为人所不齿,替胡适抱不平。
敬胡憎鲁,旗帜鲜明。她用三段话概括鲁迅:人格是渺小,渺小,渺小;性格是凶恶,凶恶,凶恶;行为是卑劣,卑劣,卑劣。可见,苏雪林对鲁迅厌恶至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