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格律,通顺,语言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要语言通顺流畅,再去合辙押韵,后填词句。这是我所想的,也不知对不对。待师友点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言通顺”是说话写文章都要做到的起码要求,对小学生都是这样要求的。这都做不到还写什么古诗词?把它作为写古诗的标准,是不是……“格律”是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即使像《诗经》、《离骚》和汉乐府这样的古体诗也有它的规矩。如果写格律诗(近体诗),填词,没有平仄,没有对仗,率性而为,写得再好,也只能是顺口溜。无论诗词散文,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虽说形式为内容服务,但任何一种文艺作品的形式都有它的特点,也就是规矩。要写作,就得守它的规矩。所以,如果喜欢古诗,想写古诗,就别降低要求,不要急于求成,就要多学,多写,坚持下去,相信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上中学时,就喜欢诗词歌赋,自己从新华书店,买了《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在当时,也算是价格不菲,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讲究格律,无律不成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都讲究格律,对仗工整,平仄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抑扬顿挫的感觉,会与聆听者产生极大的共鸣,这就是律诗的魅力所在。古体不讲格律,读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我写诗不喜欢用格律,可能是对平仄一知半能的原故。下面是随便写的几句话,也不知道是干还是(湿)诗。细雨绵绵花芳菲,窗外声声响春雷,喜盼明朝堂前燕,桃花依旧美人归。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就一句话概括了,就是在格律诗的格式基础上做到用词精准且带有煽情修辞手法,其它诗体也是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观点或许很多人无法接受。
我的观点是,格律第一,声律第二,意境要排第三。
关于字句通不通顺这个我没法回答,如果连中平中仄平平仄这样的基本句字都写不通顺的话——不是寒碜人,但是诗词真的不适合你。
我可以选几个古诗词的好句子“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这是大家不熟悉的,再选几个熟悉的“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些句子打动你们的,最开始并不是意境,而是一瞬间朗朗上口的声律。
也就是说,只强调意境是没有用的,声律是意境的载体。
比如:“阴晴天气又争知”一读便是协婉之音,“当时座上皆豪逸”一读便是雅健之音。因为第一句几乎全用牙音,又押“支细”韵,便是越读越凄清,而第二句大开大合,当、上、豪又都是喉音,响遏行云,扶摇直上,这样声情和词情又十分符合,无疑加深了感情的表达,于是,“佳句风流照映人”,名篇自出。
当然,有人说古人可能不会想这么多。
那你是真错了。姜夔,辛弃疾,张炎,苏轼等等很多人都有涂稿数月的记载,连那些天才都是经年成佳篇,当今人们还有什么脸面叫嚣格律束缚人呢?不过是不愿意去费力罢了。
有人说,苏轼不是也破格律了吗?你看那个贺新郎,为什么少了一个字?
贺新郎这个词牌最早见于东坡乐府。。。别犯傻了,你拿后世作品去规定前人?苏轼是通音律的,不然也不会自度“无愁可解”“哨遍”这样的词牌。
现代人不愿意学习还强词夺理,那么那些不注重格律的人,你们试试能不能写过我吧。
甘州·梅意
正老梅疏柳拥城阴,无情顾余春。
更千林横络,蓑藤梦醒,桐叶黄昏。
从把一庭芳信,迤逦寄前村。
犹念东风远,废苑生尘。
休问山中旧事,任山头月冷,山径云沉。
待明朝树下,定有咏花人。
等春来、为君归去,也相思、暗损绿罗裙。
松江外、烟波碧草,目断王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哪种诗都要表达事物分明
上一篇:有哪些耳机适合在夜跑的时候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