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叫夏至?夏至有什么讲究?
夏至,节气,冬至什么叫夏至?夏至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蝉鸣,是因为它感知到了乾卦里面的一阴之气开始生成了,这是一个重要特点。
三候半夏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乾变为兑。五上两爻为半离,离为夏,故曰半夏。离为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三、夏至的民俗文化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属于民间庆典祭祀感恩的重要节日。夏至有很多称谓,古时又称“夏节”或“夏至节”。甚至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都超过了端午节。
在《辽史·礼志》中记载:“夏至之日,俗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可以用于纳凉,加入药粉的香囊可以除去汗臭,带来清新一夏。
1 各地食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传统饮食习俗中,京城的节日热闹非凡,民间的百姓家家户户在夏至当天都要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要吃用新麦做的饼、馍等面食,谓之尝新。
即使时至今日,各地在夏至节仍然还保留着各种趣味盎然的饮食习俗。
如:北京人在夏至日这天讲究吃面,并且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山东也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而在江苏等地,夏令时却有三鲜之说,其中还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等。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则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指的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而在陕西等地夏至则喜欢食粽子,等等。
2 祭祀感恩
夏至日,正是土运开始的时节,古时人们常常通过乐舞祭地、祭王母等方式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里记载:“以夏日至 ,致地方物魈。”《史记·封禅书》亦曰:“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 祭地风俗,见于《周礼·春官宗伯》中的记载:“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这些记载都说明,传统节日期间,祭祀感恩由来已久。
又载:“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祇之居,辨其名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并且这种祭祀感恩活动还做得细致周详,不仅“辨其名物”,还分别层次,冬至祭祀感恩“天神人鬼”,夏至祭祀感恩“地祇物魅”。
当然,周代夏至祭地,还为了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到了夏至这一天,各地的农民都在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所以,从周代起,夏至日就已经有了祭神仪式,一直到了清代还仍被视作“国之大典”。
另外,夏至还有祭王母的习俗。《管子·轻重己》记载:“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处。皆齐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讳也。”可见,祭王母是在立春后约九十多日的夏至,正值麦子成熟的时节。
《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曰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在夏至时节,全民敬天爱地,尊道贵德,“慎起居,多忌讳”,祭祀感恩,是普遍遵从的习俗。
关于夏至的诗词与节气歌,欢迎你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点在看支持德慧智哦!
文章选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中央编译出版社 熊春锦先生著
国学 | 亲子 | 食品安全 | 健康 | 慢性病 | 心灵疗愈| 排毒 | 达人 |乐活| 断舍离 | 爱动物 |正能量 | 食谱 | 公益 | 助农| 身心灵 | 养生 |
新人关注领红包,天天有免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