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儒家经典名言,该怎么理解?
天下为公,社会,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儒家经典名言,该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同,犹和也,平也。”“大同”就是“大和”“太平”,即和谐社会、太平盛世。
儒家认为,“天下为公”是大同之世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并不属于哪一家哪一姓,这是所有制度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
“公有”首先是权力公有,体现在以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选举贤能的权力在天下,也就是全社会民众。之所以明确权力公有,是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权力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攫取一切。只有取消权力的个人垄断,才能保证社会其他方面不受垄断,只有坚持权力的公有才能保证社会其他方面的公有。其次是财产公有,社会所有财产都是公有的,即使将遗弃在地上的财物捡拾、存藏起来,也并不是要据为己有,只是为了避免造成浪费。人们并没有什么东西属于个人的观点,物尽其用,人索所缺而已。
儒家的观点是,大同之世能使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每个人性别、年龄、能力各自不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统筹安排适宜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得到社会关怀,每个人也都主动关心社会。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不是为自己而劳动,而是为了社会共同体的发展,为了共同体成员的生存需要而劳动。因此,索取不是他们的目的,为共同体创造财富,并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才是其目的。从年龄上说,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长身体、长智力,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年壮者则承担起生产劳动和社会管理的全部责任;年迈体衰之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安享晚年清福。从性别上说,男子治外,从事狩猎、耕种和打仗等;女子治内,从事料理农作物收割、管理和负责食物分配等。在大同之世中,爱是没有等差的,人们视他人的父母如自己的父母,视他人的子女如自己的子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儒家对“大同之世”的憧憬是,在大同之世,人人能讲信修睦,和谐相处。社会有每个人的份,衣食有着,地位平等,人与人以博爱为怀,整个社会没有阴谋,家家夜不闭户。一切在无止境地追逐个人私利的道德沦丧时代所必然产生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现象都不可能发生,以掠财富、害人性命为目的的盗窃和战争更不可能出现,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
“天下为公”“大同”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对后世影响极大。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领袖张角极力宣传“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供养人也”;唐末的王仙芝在起义时也称“天补均平”,要替上天补救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定都南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鳏寡孤独废疾免疫,皆颁国库以养”的政治模式,对于任何形式的私有制都完全否定,简直就是“大同”的翻版。后来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的“三座大山”,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都在实践着“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知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于《礼记》。这一段话的全原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主要是在描述“大同”社会的理想场景。简单而言,就是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当时的当政者都能耳熟能详的道理,来提醒当时的当政者若想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就要学习、借鉴“大道”的做法。
简单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
“大道”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生成、运动、变化、发展的总指挥和总能量。就是《道德经》之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在这里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生成、运动、变化、发展的总指挥和总能量取字为“道”,取名为“大”,故而其名字为“大道”。
“行”是指“大道”的施行。
“天下”是指全天下,即整个宇宙,全世界。
“公”是指公平、公正、公开。
因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是在讲:大道的施行,对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向。举例说明:当灿烂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时候,其对鲜花和毒草给予同等的照耀。绝对不会对鲜花多给点儿温暖,对毒草少给点儿温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置于描述大同社会理想状态的段落之首,意在告诉当时的当政者,若要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在制定并施行治国安邦的大政方针时,要学习、借鉴大道的做法,对天下各种人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最大限度的享受政策的红利。
初浅认识,请方家指正。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版权所有,违者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乔冠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意思为: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主题思想
此句话在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也表达了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也体现“大同”
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