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辽时期,契丹汉化到了什么程度?
契丹,辽国,汉化宋辽时期,契丹汉化到了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辽时期契丹人的汉化到了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恐怕没法用一个词两个词来定义,因为当时的契丹人仍然处于汉化过程之中,而且汉化程度确实有越来越高的明显趋势,但那时的契丹人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性,还没有完全和汉族融为一体。
从建立时就有明显汉化倾向的朝代
契丹族在唐朝时期就开始和汉人有了密切接触,所以其实契丹人的汉化在辽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比如辽朝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自己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汉化。首先耶律阿保机和他的两个儿子都会说汉语,能和自己的汉臣直接交流,阿保机还经常以此自夸。其次耶律阿保机还给自己取了汉姓和汉名。
(耶律阿保机说自己叫刘亿)
他因为崇敬汉高帝刘邦,所以把自己的汉姓也定为刘,并给自己取汉名为“刘亿”。不仅自己,耶律阿保机还给自己立为太子的长子耶律突欲取汉名为刘倍。而耶律阿保机不仅自己取了汉名和汉姓,还把按照契丹传统长期和耶律氏联姻的拔里和乙室两个部族统一改为汉姓萧,而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之后,又把另一个和耶律氏有联姻传统的述律氏也改为姓萧,所以现代我们才可以在无数描写宋辽时期的作品里都看到各式各样的“萧太后”和“萧皇后”。所以从辽朝建立时开始,对汉文化主动接纳和向往的倾向其实就是很明显的。
辽朝皇族的渐进式汉化
而在耶律德光从石敬瑭手里拿到了幽云十六州之后,辽朝拥有了汉地领土,因此就更加名正言顺的接纳了汉地的许多文化与制度。比如接手幽云十六州之后,辽朝将这些地区原来汉官的制度和名称全部保留,没有做任何改动。并在几十年后也开始举办科举考试。当然,在科举考试的初期,是只允许汉人参加的。
而开头说到,耶律阿保机给自己的长子取名刘倍,而这个刘倍的汉语水平就真的比他爹更上了一个层次,因为他已经会写汉诗了。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创作过多首汉文诗歌,但今天能看见的只剩下了一首《海上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这诗虽然谈不上水平意境如何,但也能从中看出刘倍绝对是可以流利的使用汉语的。
(辽朝末期的契丹人宴会图,可以看到里面的契丹人服饰已经和宋朝差别很小)
而到了辽朝中期,辽代第六位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则已经可以按中国古代的标准被称为一个诗人了。而且他不但写汉诗,还会自己把一些汉诗名篇翻译成契丹文,让更多契丹人去欣赏。比如他曾经翻译了大量白居易的诗歌,结成《讽谏集》。而他自己的汉诗水平相比于刘倍又高出了几个层次了。比如现在传世的这首《传国玺》:
一时传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
当然这首诗有很深的政治含义,甚至有辽朝以中华正统自居的意思,但也能看出耶律隆绪的汉文造诣了。
(会写汉诗的耶律隆绪)
而到辽朝末期,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的文妃萧瑟瑟都成了诗人。她不但写诗,还在辽末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中,把自己对皇帝的劝谏写到了诗里,比如这首楚辞体的《讽谏歌》: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今,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这首诗里她劝天祚帝不用哀叹命运悲惨,也不用去害怕女真人。只要远离奸臣,选用贤臣,卧薪尝胆,就会有壮士愿意为国捐驱,总有一天还能光复漠北和燕云的领土。虽然辽朝最后的命运没有象这首诗的希望那样否极泰来,但萧文妃的汉文乃至文学水平已经无需多言了。而且在这首诗里,大家可以看到,契丹人把女真人视为“夷人”,而和夷人相对的是什么?当然是华了,所以这首诗已经很明显地看出,契丹皇族是把自己视为华夏王朝的。
(辽代壁画《贵妇颂经图》,里面的服饰完全是汉族服饰,很有唐朝的韵味)
到辽朝中后期,契丹的汉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皇族,而是举族都走上了汉化的道路。因此辽朝出现了一大批用汉文写作的契丹文人和作家。甚至官员和后宫的服饰都已经和汉人很难区分。而到了辽朝末期,还开放了契丹人参加科举,后来建立了西辽王朝的耶律大石成为辽朝第一个以科举入仕的契丹人翰林,所以耶律大石在辽朝灭亡西迁之后,在当时已经伊斯兰化的西域地区所建立的西辽,其汉文化特征甚至远远超过了契丹特征。
当然在辽朝末期,契丹因为所处的地域和汉化时间等原因,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性,比如发饰还保留了契丹传统,多数契丹人也还都会说契丹语。但其汉化的趋势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在元朝建立之后,中原契丹人几乎整体性的完全融入了汉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汉化,是一个相当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辽"(契丹)朝更是如此。
今天闲看秋风带您看看契丹人的生育和丧葬习俗,根本就没有怎么汉化:
契丹妇女分娩前须拜日,居住在专门搭制的毡帐中。分娩时卧于甘草苗上,用手帕蒙住医生双眼。生男,产妇饮调酥杏油,其夫用蓬子胭脂涂面;
生女,产妇饮加盐的黑豆汤,其夫以炭涂面,认为这样有利于婴儿的发育成长。若皇后生产,生男,皇帝穿红衣,奏蕃乐;生女,皇帝穿黑衣,奏汉乐。
唐时,契丹人行树葬、火葬。将尸体置于山树上,三年收骨焚化。建国后渐行土葬,随葬品视年代与墓主人地位的不同,多寡精粗不一,有玉、金、银、铜、铁、瓷、陶、木、骨等诸种器物和车马具、丝绸等。
圣宗前,尚有人殉遗风。受佛教影响,辽朝的汉人和契丹人死后,有的用柏木雕成人形(真容木雕像),中空。尸体焚化后,将骨灰储入真容胸腔中。
契丹人处理尸体的方式独特,对不能及时下葬者,刺其皮肤,令血液流尽,腹中实以盐、矾等,用丝线缝合。
下葬时,有的用金、银或铜为面具覆面,同时用银或铜丝制成网络,罩裹全身或手足。
追念死者有烧饭之俗,多于既死、七夕、周年、忌日、节辰、朔望诸日举行。筑土为台,或掘地为坎,上置大盘,盛以酒食并焚化,死者生前所用衣物、弓矢、车马、珍玩等皆可奉祭。
上一篇:库里单场9个三分和克莱汤普森单场11个三分,哪个更有含金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