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年读50多本书是什么体验?
本书,的人,我的一年读50多本书是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有什么好书推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2016年读完了74本书,2017年读完了302本书,2018年截至6月底已读完了137本书。
一年读完50多本书平均下来一周1本书,不管是再忙的人,这都不会有什么难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他的演讲中提到自己3个月读完了60本书,我们再忙能有俞敏洪忙吗?
那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或者学到了什么?自己收获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改变呢?以我这两年多的读书经历来看,有两点最为受益。
第一,由内而外的自信,气质如芳华
为什么很多人在看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以后,都认为董卿充满了气质和才华。因为很多时候董卿能够脱口而出一些经典诗词语句,还能和嘉宾评委出口成章的讨论一些非常偏门的诗词,甚至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语句。有人形容董卿的美丽不能用漂亮来形容,因为这是所读过的书所化成的气质。我猜想董卿一定是一位每年读书超过50本的人,不管是从她的外在形象,还是谈吐举止,都能够证明这一点。董卿的例子其实已经表明了读书能够带给人的转变。日积月累的读书,每年50本以上的阅读,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你的气质会像荒漠里的一点绿色,通过读书,你用知识去浇灌它,慢慢地它破土成长,直到你气质芳华。
第二,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
我每天都会用印象笔记写当天的反思日记,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我的反思日记也已经形成了“格式”,其中就有一条“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基本上这一条全部是我从书里学到的,如果我今天不读书,这一条反思我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即使是为了写上这一条反思日记,我也会拿出书来读一读,直到我有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并将它写进我的反思日记里。就是这每天的“读书+反思”的过程,让我的每一天都没有被浪费掉,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因为我学习到了此前不知道的新知识,这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知识如水,绵绵不息。即使一年读50本书,一生的阅读量也不会超过5000本,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一杯而已。但只要坚持阅读,就一定能够征服知识的星辰大海。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年前,我刚刚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那一刻,给自己发了个愿:
以后每个月都要读书,不论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但是都要读,还要在月初写上个月的读书总结。
其实在1年前,我是个很贪玩的人,不负责任,说走就走。
一个人背着书包几乎跑遍了全国。那时候喜欢背包客小鹏,书包里会放本「背包十年」,那时候穷到,就算坐40多小时硬座,也到拉萨朝圣,去杭州余杭看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去长沙橘子洲头给毛主席敬礼,去南京仙林吃正宗花甲粉,去西安回民街吃烤串,去北京景山公园看故宫全景爬长城,感受当年的屈指行程二万...
现在看来,完全是个脑袋被洗傻掉的中二伪文艺青年。
话说回来,一个人出去走一走,除了可以发朋友圈,的确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
比如说,有在布达拉门前磕一天头虔诚的藏民,思考他们脑袋瓜子里是怎么个运作机制,有在梦想小镇和一群在孵化器里面通宵加班的大学生畅聊愿景,有因住不起酒店在清华园的操场长椅枕着书包看一晚上星星,和一群永远不会困的黑人兄弟半夜打篮球...
这些都是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是,闷着头往外走,大概率上遇不到聪明人。
一个人,不刻意去和聪明人碰撞,只想贪玩发个朋友圈,即使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对男人来说,遇到有趣的人很重要,会让你的经历有特色,而找到聪明人才能决定你的发展上限。这句划重点。
不幸的是,想见到聪明人,是要付出挺大成本的。好在,聪明人大概率都会出现在书里。
自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决定不到处跑了。把心收回来,好好看点书,多多和聪明人学习。
1年来也记不得看了多少书了,如果查一查记录也能找到精确数字,但也懒得去明确,毕竟拿数量来衡量一个人读书的经历,就像拿3围来形容一个美女一样寡淡无趣。
要承认的是,因为工作比较忙,真正看下来的书越来越少。从开始的1周1本,到1月3本,到2周1本,1月1本...
要么说人呐,千万不要给自己让步,一旦切开了一个口子,后面就得寸进尺了。
不过平均下来,每天阅读这个习惯大体上还是保持下来了,保守下来40多本是没有问题的。
真心感谢1年前,那个给自己承诺的自己。
很多人会说,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问一句,自己过不好,还怪书了?
陈更小姐姐说,书这种东西,你就只管去读好了,它是未来时的,不要希望这本书能把你现在的生活改善多少,也没有多少人是靠读书就把业绩完成的,但是总有一天,你曾经读过的某本书的观点,可能在十几年后,会冒出来影响你的决策。
记得也有个叫杨奇涵的讲过一句关于读书的话很有意思。大概是讲,有的人读书也是在逃避,因为读书是一件门槛最低又显得很牛逼可以拿来装逼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让自己能逃避现实的压力,消磨时间又不会感到羞耻...这就很扎心了。
陈更小姐姐和杨奇涵讲的都有道理吧。不过我的读书观就是尽可能的少读书。
能通过执行就完成的事,千万不要去读书。因为看书解决不了问题,你要去做。
能通过请教牛人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去书里找答案。因为书是牛人的方法论和思想载体,通过这个媒介2次传播到你这里,信息内耗已经挺多了,倒不如当面请教,信息接受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来的直接。
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也要养成不唯书的习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