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ofo小黄车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和滴滴闹掰之后,靠卖广告的商业自救能成功吗?
广告,单车,阿里如何看待ofo小黄车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和滴滴闹掰之后,靠卖广告的商业自救能成功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是小鸣单车破产清算案已被法院受理,一时间网上“退押金”攻略铺天盖地。
共享单车的终局究竟是什么?如果是橙黄合并,恐怕终局不会到来。历时两年,这个由资本生生砸出的行业,经历了猥琐发育、畸形发展,而如今又在尘埃落定后看不清未来。回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单车大战,那些信誓旦旦的预言,可曾兑现?
预言1:靠租金能盈利?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从这个新鲜事物诞生之初便广受争议。以ofo为代表的早期共享单车公司,在创业之初一度认为靠租金就可以收回成本,获得盈利。以小蓝单车为代表的入局较晚的公司,则认为2018年将是商业模式之争,靠5角、1元的租赁费用挣钱的公司,全部会亏掉。
ofo创始人戴威去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过一笔细账:目前每辆车大概能带来5~10元的收入,ofo自行车的成本不到300元,若按照12个月报废来算折旧的话,每天的折旧不到1元,每个运维人员大概负责300辆车,一天薪水100元,平摊到每辆车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1元,总体算下来,毛利大概在70%~80%左右。
但在数家单车公司推出“免押金”、“免费”等模式之后,仅靠租金盈利已不太现实。相比押金模式、运营模式,或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广告的前景似乎更为明朗。毕竟互联网产品看重流量与入口。
日前,据南华早报消息称,戴威已拒绝了滴滴方面的潜在收购要约,并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戴威坚持ofo在未来要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但是ofo每月仅运维成本就约需3-4亿元;并且到目前为止,ofo可能只支付了供应商欠款(30多亿元)的20%,哪怕其刚于今年3月以股权+债权的方式获得了8.66亿美元融资。
巨亏之下,ofo选择推出了B2B的车身广告业务,试图弥补租金收入的短板。该广告产品分为车身广告和APP线上广告两大板块。车身广告包括品牌定制车、后轮三角板展示位、车筐区展示位、车把三角区展示位、防水车座套展示位5种类型。
线上广告则主要分为效果广告跟品牌广告,分别采取CPC(点击量)和CPM(曝光量)方式计费。
目前来看,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想要盈利,不光是开拓广告流量变现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向去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戴威拒绝了滴滴的潜在收购要约,在目前资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自身的造血来维持生存,而且缺乏外部的再一次的融资,这也是ofo目前面临的事情,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ofo是想通过广告来获取一定的收入,维持正常的运转。
ofo的对手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了,摩拜也有了更大的靠山,有了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在扶持摩拜。本来ofo也是可以被滴滴收购然后进行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戴威想独立发展,所以就拒绝了滴滴的收购,广告或许不能让ofo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却可以能解救一点是一点。
但是ofo如果做了车身的广告,必然是以伤害用户的体验作为代价的,只要是正常的用户都是讨厌看广告的,广告势必会拉低ofo的使用体验,可能会导致ofo用户的流失,也可能会导致这些用户使用没有广告的ofo单车,这也是可能存在的。
ofo作为单车的巨头,也掌握着巨大的流量,作为一个流量的入口,不做广告简直是可惜了,要知道,很多的互联网巨头都是靠广告维持强大的,百度很多的收入都是来源于百度的广告,阿里巴巴的很多收入也是来源于阿里的广告,腾讯的广告也是很多的,广告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蛋糕够大,所以ofo不做广告是很可惜的,做广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由于ofo的欠款很多,所以车身的广告对于ofo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从车身广告和开屏广告来看,ofo也在自我造血,希望改变这样的局面。
上一篇:一吨TNT炸药的威力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