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都是铜钱,历代有盗铸钱币的事情吗?
货币,铜钱,古代古代都是铜钱,历代有盗铸钱币的事情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对货币的铸造与使用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一枚货币标准重量为十二铢,面值为“半两”,并且实行黄金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杜绝民间盗铸现象,从出土秦国钱币实物来看,半两钱多呈大小不一的状态,那些形制较小且重量明显低于法定标准的劣质货币极有可能出自盗铸人之手(图二)。197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大批秦代木简,其中就有官府破获盗铸钱币的案例,简文曰:“某里士五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来诣之。”
明清两代,由于较多使用白银和宝钞,铜钱处于时停时铸的状态。此时民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伪造银锭。伪银主要是从两方面做手脚:一是想方设法降低银两的成色,由于过去人们辨别银两成色的方法是看银两铸成后在表面形成的纹路,因而不法分子就专门在假银锭上伪造纹路。二是在银两的重量上做文章,就是千方百计地将一些其他廉价金属加入银锭之中。由于假银锭日益猖獗,严重地影响到了市场正常交易,有一个叫陈怀轩的浙江人,将他从书坊中买的一本关于如何鉴别真假银两的书抄录下来,取名为《新刻江湖杜骗术》,教人们如何识别真假银锭,这也是已知最早的一部鉴别真假银两的著作。
货币作伪屡禁不止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均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律法以防止伪币的流通,但为何屡禁不止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伪造货币可以获得暴利,利益的驱使是一切经济犯罪的原动力。清末文人黄钧宰在其笔记《金壶七墨》中记录,咸丰五年路过清江县,见到县衙私自销毁、改造不足值的当十钱,而一旦当十钱因贬值无法流通的时候,又镕毁大钱,掺杂以铅沙杂质,铸造更小的钱。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为了追求利益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地伪造钱币,更何况百姓乎。
其次,古代铸造钱币的过程并不需要较高的工艺技术,一般百姓在家即可开炉铸钱,而且铸钱所用的工具大都属于常见工具且较易获得。与此同时,官府铸造的钱币有时粗糙,这就使得私铸钱更加易于模仿,在市场流通中增加辨认难度。
封建政府对货币作伪的惩处与防范
综上所述,伪币的滥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毒瘤。既然如此,历代政府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防止伪币的使用与流通呢?事实上,历代政府均十分重视对货币作伪的惩处与防范。一般情况下,政府会颁布刑律,严禁伪币的制造和流通,很多历史时期,一旦发现钱币私铸现象,都是可以杀头的。有的时候,朝廷严格控制了币材的产区,不允许民间私自挖矿,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作伪的源泉。与此同时,政府加强货币的防伪功能,诸如宋代的交子,不仅提高印制纸张的质量,甚至还偷偷做一些暗记。到了明清时期,政府专门设置一些机构,查验市场上的银两质量,有效地监管了市场。
时至今日,假币仍然是令世界各国都深感头疼的问题。为此,熟悉古代货币的作伪现象,明晰古代对于假币的防范措施,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需要,对现实生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钱币分上币,币,下币。做为下币的方孔铜钱古代极少盗铸,因为古代所铸币用铜由国家统一管制。另外铸币有一整套的制币工艺,非有组织与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具备的。只有王候级的为税收而发行铸币,但是也由中央授权才可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