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面对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想法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放手?
孩子,父母,自己的面对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想法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放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面对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想法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放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孩子做不到,是父母不敢放手,面对孩子如何学习放手?
临近高考,又有一大批孩子会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我感觉提前说一下家长如何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的问题很有意义。
有句话说: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这句话很形象的诠释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在婴儿时期(前六个月),孩子是全能自恋的,这时父母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当然不能放手。这对孩子养成安全依恋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哭就让他哭,不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否则以后会“管不了”,大量的实验说明,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等孩子慢慢长大些,对外界的探索欲望增强,开始不满家长的束缚,更愿意自己去探索。可这时的家长唯恐孩子摔着或磕碰到,所以“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放手是明智的选择。只要看护者能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改掉“说你不行,就是不行吧”这样评判,帮孩子找到原因,让他多去尝试。失败了也没关系,人生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
到孩子上学,直到高中,这些在学校里的生活,也是他们逐渐离开父母的过程,他们会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学会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应对方法。很多事情你只要放手,他们处理的比你想象要好。
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有一般有这几点:
1、担心孩子的安全和能力
担心安全很正常,因为社会的负面案例太多。所以平时多教给孩子应对危险的方法,网上的一些应对措施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练。
现在这方面学校有一部分做的很好,比如关于地震、火灾发生时的自救等,在学校会定期演练。
如果遇到其他突发情况,比如人群遭到突然袭击等,教给孩子如何自救,这些可以上网查。
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很多家长就能做到放手。
2、情感上的依赖
这点是不能对孩子放手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是一种控制
有人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忽略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你无法控制的。
但是,你的一言一行,孩子接收的不是表面你在说什么做什么,而是你潜意识传达的信息。
比如:孩子自己想去做一件事。
你对孩子说:“你自己行吗?”
孩子说:“我行”
你接着说:“你真的行吗?”
孩子突然没了兴致:“我自己不行,你们帮我吧”
爸妈就觉得:你看,还是我得帮你吧,还是不能离开我们吧!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轮交战。
孩子想独立,爸妈不想放手。孩子试着想去独立完成某事,父母心里立马有了恐慌,“孩子要离开我了吗?”
孩子感受到了这种恐慌,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忠诚”,他们选择妥协。
所以,从精神层面的分离才是真的和孩子分离,才是真的放手。
比如上例中,爸妈回答:“去做吧,爸妈支持你,我们相信你能处理的很好”
孩子得到鼓励,可能会做的很好。如果做的不好也没关系,父母多引导就好,下次接着试错。
3、父母本身的精神不独立
这些表现最明显的是妈妈。
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很多妈妈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孩子和老公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的精神寄托。
有些妈妈,孩子上大学去了,妈妈就各种不适,很是抑郁(不是抑郁症那种)。
最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重新寻求自己的人生支点。哪怕是运动、看书、重新回到工作中、建立新的朋友圈等,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办法。
父母精神独立了,也就可以放开孩子,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啦。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这才是父母和孩子健康的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