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韩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还是懦弱?
韩信,的人,自己的如何看待韩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还是懦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老太太活了一大把年纪,还能看不明白韩信的小心思,当即就告诉韩信:你挺大个老爷们连饭都吃不上,我这是可怜你罢了!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一再受辱之下就应该心里有点数了,即便有再大的理想和志向,也要解决眼下的生计问题,如果还没有建功立业就挂了,岂不成了千古笑谈?但韩信却依旧在市井中厮混,丝毫没有自食其力的想法,这无疑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厮是在混吃等死。
接下来就是“胯下之辱”的重头戏了。《史记》的原文是这样描写的: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这位屠中少年所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白长了大高个,平时还爱带着剑耀武扬威,其实就是外强中干的胆小鬼(中情怯耳)。你要是敢杀了我就动手,不敢杀我就钻我的裤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韩信钻了人家的裤裆!
包括众多史学家在内的大众,都认为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所以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不跟一个小人物一般见识,留着有用之身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最后韩信成了威名赫赫的大人物,更是为这个故事做了最好的背书!
我有两点疑问:首先,韩信当时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所以才选择了忍辱负重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他既然不知道自己的将来,那为什么要忍受当时的羞辱呢?其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陈胜吴广那样的农民都敢杀官造反,韩信自诩胸怀大志,杀了人之后完全可以跑路,去参加各地的造反组织,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他又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吧!
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对韩信的终极评价。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曾经去过韩信的家乡实地了解情况,后来他对韩信的评价颇为惋惜: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很明显,司马迁从韩信的行为中得出了结论:他是一个不知道谦让、愿意显摆自己的功劳、对自身能力信心爆棚的人。
这样的人面对胯下之辱时,怎么会选择忍耐呢?
我无意菲薄古人,韩信能够成就伟业,他的能力自然应该受到肯定,只是如果单就“胯下之辱”这一点来说,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怂了!只是后来韩信发迹了,成了威名盖世的悲情英雄,人们才把“胯下之辱”演绎成“忍辱负重”罢了,谁让他成功了呢!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智慧,韩信一生凄苦,小时候,人家把他当乞丐,很长时间没吃饭,一位大娘看到他几天没吃饭给饭给他吃,他说日后要报答大娘。
大娘说不需要韩信报答,只是希望韩信一位大男子要有出息,韩信被大娘点拨以后,正碰到秦末农民起义,韩信想起投奔项梁参军。
于是在路上碰到一个屠夫,屠夫看韩信胆小就取消韩信是胆小鬼,要么拿着屠夫的柴刀把屠夫杀了,要么从屠夫的胯下过去。
但是韩信选择了后者从韩信的胯下穿过去,韩信就这样投奔到项梁的手里下,只不过当时的韩信,功绩也很一般,到项梁死后,韩信自然被归到项羽手下。
其实如果当初项羽听韩信的话,项羽是肯定能够一统天下的,但是项羽的性格比较急,有勇无谋,而韩信是有勇有谋这一类的,无论韩信给项羽说什么,韩信都不相信,也不采纳。
总之韩信的话,项羽就是听不进去,所以,韩信后来投奔了刘邦,但刘邦也不看好韩信,只是让韩信做一位勤杂兵。
但后来因为勤杂兵全部犯下死罪,都要挨杀,其他的人都怕死求饶全部被刘邦杀了,但是韩信在被杀的时候,毫不畏惧,而且还说了一句,大王以后要取得天下,非我韩信莫属。
萧何听了后就记下了,觉得韩信骨子里有才能的人,后来韩信逃跑,萧何就去追韩信,刘邦以为韩信也跑了很生气,但是没想到几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问萧何,为何不打招呼失踪了这么多天。
萧何就说去追韩信去了,没来得及给大王打招呼,刘邦就觉得奇怪,每年那么多的逃兵,你都不去追,为何要去追一个韩信呢?
萧何就说,刘邦如果只想当一个王,韩信自然就没起作用,但如果刘邦想取得天下就只有韩信能够帮助刘邦得到天下。
这下就让刘邦点醒了,刘邦自然是想得到天下,于是就分韩信为大将军。帮助刘邦并取得了天下。
当年韩信胯下之辱的事情,韩信根本不当一回事,只是当成是屠夫开得玩笑,根本不当一回事,其实没什么,胯下之辱其实是智慧玩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受胯下之辱,不是智慧也不是懦弱,主要有两点原因造成。
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这个少年是屠户家的,屠户是一个比较低贱的行业,比如韩信后来被刘邦软禁在长安时,樊哙见到他时还称为大王,结果韩信说我怎么沦落到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信对屠户是十分瞧不起的。樊哙就是一屠户。
这个少年说你其实是一个胆小鬼,然后再进一步刺激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刺我,要是怕死从我胯下过去。
韩信就从胯下过去了,这就是著名的之辱。为什么普通人都受不了,韩信为什么受得了?
一、韩信当时的处境
韩信不是名士,虽然他心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士,一个贵族之后。韩信生活的圈子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韩信只是一个笑话,一个整天抱着剑,然后不干活还四处蹭饭之人。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换句话说韩信受到的侮辱已经不是第一次,不管是言语还是白眼还是行动等等。大家都很讨厌韩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