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野生大黄鱼那么贵?
大黄鱼,作业,黄鱼为什么野生大黄鱼那么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野生大黄鱼那么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黄鱼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鱼之首(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现如今野生大黄鱼已经趋于濒危物种,产量极低,物以稀为贵,价格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
我国沿海作为世界上最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的海域之一,资源一度是非常丰富的,大黄鱼也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仅舟山渔场年产量曾达到16.81万吨,人们一网能捕捞起上百吨的大黄鱼,但一切都因为一种灭绝式的捕捞方式,戛然而止:
敲罟[gǔ]作业
这种作业方式是明朝嘉靖年间,广东潮汕发明的,专门捕捞大黄鱼,又称敲黄鱼,敲梆作业,敲竹杠。
作业时,由两条母船和几十条小船,围成一圈,不断敲击绑在船上的竹板,缩小包围圈到一定距离,再加大敲击力度,震晕黄鱼后,再一并捞起。
这种作业方式是利用声学原理,敲击引起大小黄鱼等石首鱼类的耳石共振,震晕后再进行捕捞。敲罟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凡石首鱼科鱼类,大鱼小鱼一律昏死,灭绝捕捞,比绝户网狠毒的多。
敲罟作业的历史
1954年,敲罟作业自广东汕头传入福建,进行全省推广,获得高产,随后各地渔民纷纷效仿,传播开来。
1957年,仅浙江温州地区,大黄鱼产量达到近10万吨,产量增长20倍。
产量的急剧增长,带来的是价格的急剧暴跌,大黄鱼每斤只有几分钱,而个头小的,直接被扔在路边沤肥...
1958年,历时两年,敲罟作业,作为一种有害渔法,在浙江地区叫停。
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短缺,为了不饿死,许多地方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大黄鱼身上,向海求生,重新恢复了敲罟作业,缓解了粮食危机。
1963年3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敲罟作业被第二次叫停。
随后文革期间,许多地区再次恢复敲罟作业。
1974年,浙江省组织了2000对渔船前往大黄鱼中心渔场捕捞生产,此次直接给与了大黄鱼种群致命一击,产量达到了16.81万吨的最高记录。
自此东海大黄鱼资源急剧衰退,几乎销声匿迹。
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一个种群便被毁灭,令人唏嘘。
大黄鱼稀少,固然是导致其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但是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大黄鱼的营养价值
作为“国鱼”,不是浪得虚名,大黄鱼口感爽滑多汁、香嫩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衰老,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女性产后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常吃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捕捞难度
资源的极度衰退,直接造成了大黄鱼的捕捞难度剧增,现今渔民能捕捞一条大黄鱼全靠运气,出海一次能捕捞到一两条大黄鱼就走大运了。
而渔民出海,风里来雨里去,大风大浪,辛苦又危险,还有各项人工、燃油等等成本支出,也不可忽视。
除了以上原因,野生大黄鱼在一些沿海地区,已经成为高级酒场饭局必备的一道菜,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这也间接的帮助抬高了其价格。
综合来看,野生大黄鱼价格贵主要是因为,1954年到1974年间,敲罟作业的大范围传播使用,使大黄鱼种群遭受灭顶之灾,种群断层,无法恢复。而野生大黄鱼市场需求巨大,是现有捕捞量远远无法满足的,造成了现在一鱼难求的局面,使野生大黄鱼再难端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以上是一个热爱渔船,痴迷渔船,有多年远洋出海经历的老船员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黄鱼自古至今便是桌上珍馐。据《吴地记》载:阖庐十年(公元前505年),中国东海已有捕捞大黄鱼活动。在新时代,它的身价已和滋味一样金贵。身披“金甲”的野生大黄鱼,又被称为“水游黄金”。近年来捕捞到的野生大黄鱼屈指可数,在“物依稀为贵”的当下已十分珍贵。一条成年的大黄鱼,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周期大约4年左右,也被称之为“野生大钓瓜”。漫长的时光历练也沉淀出珍贵的滋味与价值。已是稀罕物的野生大黄鱼,近来频繁曝出“天价”。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也常在市场鱼目混珠,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常见。上海的Jhouse黄鱼馆就能品尝到正宗的野生大黄鱼。以前人们把金条比喻成大黄鱼,就因为野生的大黄鱼自古至今都是非常的稀有,物以稀为贵嘛。在旧社会有钱人才吃得起大黄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物以稀为贵!20多年前,我们这边野生的大黄鱼多到不行,随便吃随便煮,吃到吐!现在哪里行啊!
上一篇:苹果手机取消耳机孔设计,国产也跟风,为什么三星手机还不取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