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心?什么是心性?
心性,意识,都是什么是心?什么是心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到了大乘佛教,大般若经的出现及以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瑜伽行派,也就是唯识学,把这个越级发展成为第7,8心,也就是未那识和阿赖耶识,加上原来的六心,便构成了大乘佛教的八识心王,那些原来的记忆称为种子,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里。
这样看来,就有了八个心,前五识的心有了别作用,产生了第六个意识心,意识心思维工作要从第八心里拿取相应的知识。那个第7未那识心,就是我执,认为有个我。
不管六识心也好,八识心也罢,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就是第六意识心。
什么是心性呢?
性可以解释为本质,这样心性就变成了心的本质,但是呢,这样说还是说明不了心性。本质是什么,还要解释。
如果用“缘起性空”来解释,世上的万法,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现象的都是法,这些都是缘起的,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或者现象,都必须有因有条件,才能形成,这就是缘起。比如一个木桌子,必须要有木材,要加工并拼装起来,木材是因拼装是缘才构成了桌子,桌子本来就不存在,只是缘起了,有了桌子。推及一切,任何事物本都不存在,只是缘起了才生起,那它原来的不存在的这个性就是空的,所以说性空。
所以,因为缘起了,所以性空了,性空就是本质是空的。心性,心的本质,空。心性是什么,就是空。
再看佛家的一句话,心一境性。这里边也有个心,也有个性,这是讲静坐的,人的心不容易静下来,我们常说什么都不想,不就静下来了,但实际上,只要有思想(第六意识)就肯定有念头,那怎么静下来,一般想办法把这个意识集中到一个事物上,也就是道家所说的以一念代万念,你的意识心专一到一个境上,静下来静下来,到一定阶段,返观这个心是怎么一回事,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到了,原来心的本质就是这个性,是空的,心一境性。这样心就是性,性就是心。
说明心性最好的句子是“明心见性”,举个例子,一池水波浪起动,水比作心,波浪比作性,水和波浪本质是一样的,H2O,但是呢,水平静后,见不到了浪,这个波浪(性)空了,水面平了,见到性是空的了,这时水池周围的树的倒影一清二楚的现出来了,我们真正的见这个水里映出的真实本源了,也就是这个心。
所以说,这个性空了,才真正明心了,即真正看清楚世界的本源了。
总之,心性,明白了性是空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临时缘起的,没有自己永远不变的存在,有生有灭,在此基础上,才能返观心,有两种结果:禅宗的觅心了无可得,也是空的;唯识学的万法唯心造,世界万物皆为心变现的虚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是水。。心中无性。心中有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就是你的思想,思想就是你的灵魂,比如你喜欢豪车美女,或者帅哥,你觉得是享受,请问你是思想觉得好呢?还是身体觉得好?答案是思想,佛经上讲修心,就是修这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长在人肚子子里的那个东西,别拿佛说事,佛有心吗,心性,就是心的感知,心能感知吗,不能,在心与大脑之间,有一条高速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心才能读出大脑信息,什么是心有数,是脑的计算结果,把脑袋拿去,心就没数了,心也没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单一个心字简单解释为生命体的一个脏器也说得过去,但加了一个性字就复杂多了。心性受国家、宗教、基因遗传、个人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说都是人,血液都也都是鲜红的,但血型的不完全一样,就使人的心性发生了变化,这才使社会大舞台演绎出许多精彩故事,有生、旦、净、丑,有八仙过海个显其能,才编织了缤纷多彩世界。所以我觉得心性应该是个性,所以世间有一种评论说:“这个人个性太强,听不进人话。但再听不进人话他也是人,听不进人话与听得进人话都是正常人的心性,不可强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或心性,是中国古代提出的概念,与西方人对心的理解不同。西方人认为,心只是一种人体器官,即心脏。
中国古人认为,心不仅仅是一种人体器官,还是一种思维器官。所谓「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同时,中国古人认为,心与性是相通的,心能感知性,性则影响心,所谓「明心见性」,性善则心善,性恶则情恶,情恶则心知。所以,做人首先要明明德,即彰显善的本性和善心,永远保持住自己的良心、良知,要凭良心说话,凭良知做事,随时注意克服恶念,这就是修心养性。
上一篇:吉他跟贝斯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