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会心衰?
心衰,心脏,心力衰竭为什么会心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儿科医生,在临床几十年,遇上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不计其数,但是在我们正确的干预和处理下,都能及时纠正。那么,今天我们就回答“小儿心力衰竭”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症状?如何护理这样的孩子?
什么是小儿心力衰竭?看看专家权威指导建议:
小儿心力衰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心力衰竭协作组修订了《小儿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建议》(2020新修订版)在中华儿科杂志2021年2月版中。以此为指南性的建议指导临床工作。那么何谓心衰呢?
心力衰竭:即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输出量降低,以致不能满足身体基本生理需求,同时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对心脏及全身各器官造成影响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来说,小儿心力衰竭多见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因为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而动脉血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射血来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而引起心衰甚至死亡。小儿心力衰竭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尤其以婴幼儿期最常见,心力衰竭在胎儿时期也会发生。
引起小儿心力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按照不同年龄段来分析:
1、婴儿期: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 先天性心心脏病,如血管畸形、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等心脏血管及结构畸形。一般在出生后,就可发生心力衰竭,以左心室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最常见。
其次,小儿心肌炎、重症肺炎、小儿急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是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小儿川崎病发病率增加,又成为婴幼儿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2、儿童期:
小儿4岁以后小儿由于容易多发小儿风湿热,从而容易导致心肌病,而引起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心脏病变是:
急性心肌病和心脏炎;另外就是遗留的慢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
小儿心肌炎一般是有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已经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心肌炎,均可导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再有就是小儿严重的贫血、维生素B族缺乏症及地方性克山病会引起心力衰竭。
小儿心力衰竭临床都有哪些症状及表现?
首先我们要清楚,小儿发生心衰的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医生多是通过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确定孩子是否发生心衰。
1、儿童心衰症状往往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
其中,婴幼儿心衰是以呼吸困难、多汗、烦躁、激惹、喂养困难、尿量减少及生长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而儿童及青少年心衰则以运动后有气促、乏力、纳差和腹痛为主要表现。
另外,生长发育落后又是儿童慢性心衰特有的表现之一。
2、而医生观察小儿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1)心功能不全: 心动过速,甚至出现奔马律,心音低钝、心脏扩大。
2)肺动脉高压、肺淤血:有呼吸急促或困难,新生儿及小婴儿哺乳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反复呛奶。面唇发绀。肺部听诊有大量细湿啰音。
3)体循环淤血:进行性肝脏肿大,一般触诊可及肋缘下2-3厘米,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受阻,年长儿童则表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
小儿心力衰竭如何护理?
1、减轻心脏负担: 首先是安静卧床休息,小婴儿烦躁、激惹、呼吸急促,尽量使其能安静,降低心脏负荷。先天性心脏病青紫型要尽量给孩子胸膝卧位。一般评估后心功能一级可适当活动,但是三级要绝对卧床休息。
2、控制水和盐的摄入: 需低盐饮食,每天0.5-1克的盐;尽量控制水,每天液体量每公斤体重75mg即可。输液速度慢,每小时每公斤体重5mg。
3)合理膳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注意维生素补充,注意孩子大便通畅。婴儿喂奶一定要注意不能呛咳,防止窒息。
4)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呼吸节律,哺乳和尿量,如果孩子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甚至激惹,尿量较平时减少,甚至6小时无尿,说明病情严重,医生也会及时处理,比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利尿剂、吸氧,正兴心肌收缩力等。
总之,小儿心力衰竭是急危重症,一般都会住院治疗,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以上几点,并且配合医生执行医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53条/2页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