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
易经,卦象,周易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系辞传》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孔子认为《易经》效法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个演变规律:太极者,宇宙的本体、起源(即《列子》所说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阴阴之渊府也,八卦者,阴阳之大成也。不管后人后来往四象上加了多少的附着物,但是在现存的史料与考古发现中,四象其实一开始指的就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种阴阳二气的不同状态。【象者,像也,就是以象去类比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状态,】是易经中最主要的认识取象手段之一,也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规律的一种认识和总结。《易经》是一本以最基本的、简约的手段去发现这世间万物规律的书,阴阳是最基础的手段,而阴阳我们知道他是一体同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互相平衡制约,又相互对立斗争,又彼此依靠生存,无论阴气或是阳气,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随时消减,比如春天,阳气初生,是为少阳。到了夏天,阳气旺盛,可是太旺盛了却不可持久,“亢龙有悔”,所以是老阳,既然是老阳,力量就必然有所不及,那么阴气就会开始萌发,到了秋天,老阳虽然是还不想退场,可是更有生机的少阴开始登场亮相了,随着力量的积蓄,很快便会“履霜,坚冰至”了,老阴开始了发威,可是同样的道理,“过犹不及”,少阳又会慢慢的开始迈开他的脚步迎接新的轮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太极,两仪,四象,这个规律适应于世间乃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只要是阴阳二气所产生的事物,这个规律就不会改变。古人认为“一体之消息盈虚,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可以和天地日月相参相应,那么以我之情,求万物之状,不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吗?有一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抓住了“四象”这个最基本的规律,再反过来去印证所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可以做到洞若观火,对真相了然于胸。一身之内,万物之间,若想脱离这个规律而存在,恐怕是不可能的。
以此观点来印证《易经》中的各种事情,则可以清楚的看见阴阳二气的流转以及悔吝吉凶的产生过程,这一点在各卦的初爻和上爻表现的最明显无误。这是《易经》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正好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四象循环流转的一个过程。知道了阴阳二气的属性,了解了四象最基本的内涵,对我们理解八卦这个最古老的《无字天书》有着很好的帮助,对于将来推演各种事物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年轮的前进,四象说也慢慢的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涵义,最著名的大概要数古代星宿神祗信仰中的东方(左)青龙,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后)玄武,这四个象征在中国恐怕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来随着取象的增多,青龙又代表了木,白虎又代表了金,朱雀又代表了火,玄武又代表了水……如此等等。取象越来越多,象征越来越广。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凡有象有形,则有阴阳,有阴阳则必有老少,有老少则必会发生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是群经之首,在文学作品里面处处有易学的学问,文学到此处,戛然而止。文学作品里的易学,才是文学作品的“核”!然而核心就这样被抛弃,认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断章取义的引用,还不如不去阅读古代经典!比如,吃肉夹馍,光吃馍馍,肉却不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法理解象!只能想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易经。八卦。
乾三连,三阳,坤六断,三阴,
震两阴在上,一阳在下,阳升阴降云气翻滚,对流雷震雨。
艮一阳在上两阴在下,上虚下实积土成山。
离两阳夹一阴,外热内空,火焰。
坎,两阴夹一阳,水
兑,上一阴,下两阳,土上水,泽
巽,下一阴,上两阳,阳为动,刮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过去朝里离不开的一项打斗都离不开的占主要总之过去朝里的参谋主项。对不对请批评谢谢
上一篇:健身不出汗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