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时,德国为何不攻打瑞士?
瑞士,德国,中立国二战时,德国为何不攻打瑞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因当然很多,针对最主要的几点谈一谈。
瑞士是真正的中立国
这个真正的意思是,瑞士的中立是得到承认、保证的,不像一些国家号称中立国,但只是单方面的宣布中立,并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瑞士早在1674年就宣告自己是一个中立国,此后也一直严守中立政策,最终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大国们的承认,通过欧洲公法正式保证它的中立和领土的不可侵犯性,此后它的中立地位就一直是欧洲公法的组成部分,从未有过间断,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上再次获得了肯定。国联成立后,瑞士决定放弃它传统的绝对中立加入国联,但希望保留有条件的中立,国联理事会经讨论后通过决议承认了它的有条件中立地位,即免去它作为成员国必须参加的军事活动,只承担对破坏盟约的国家采取非军事行动制裁的义务。
从1935年开始,眼看着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德国武装进入莱茵兰、吞并奥地利,国联对此无力制止,集体安全已经全面崩溃,欧洲完全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而瑞士在德国并吞奥地利后,更是三面与轴心国相接,危险系数大幅增加,因此瑞士政府认为,要想躲避卷入战争的危险,除了恢复以前的绝对中立政策,别无他法。
德军进入奥地利
1938年5月14日,国联行政院通过了瑞士的请求,同意它恢复以往的绝对中立政策,今后不再参与对其他国家的任何制裁行动。尽管征得了国联的同意,但是瑞士政府很清楚,只有在得到各轴心国国家的正式承认之后,躲过战争灾难、获得平安才算有了保障。
由于瑞士人对纳粹印象不佳,使德国认为瑞士舆论有反德倾向,所以对瑞士恢复绝对中立一事迟迟不肯表态。瑞士政府就两国关系问题与德国进行了商谈,并做了一定的让步之后,希特勒才在1938年6月9日对瑞士新任驻柏林公使弗勒利歇尔说,德国决定尊重瑞士的中立。两个星期后,德国发表了尊重瑞士中立的正式声明。
1939年8月苏德条约签订后,德国入侵波兰的企图已昭然若揭,欧洲大战一触即发,瑞士政府一面希望墨索里尼能够说服希特勒接受调停,放弃战争,一面把自己的中立立场再次通知欧洲列强,尤其是德国,而德国也再次申明尊重瑞士的中立。
瑞士小心不惹怒德国引来战火
尽管大部分瑞士人是说德语的日耳曼人后裔,但这些人中有很多不但和其他瑞士人一样反对纳粹,更对把德国发展为极权国家的希特勒感到不满。1937年11月,德国驻瑞士公使发往德国的备忘录这样写道:“大部分的瑞士人反对我们的对外政策和德国国内的事态发展。”
对瑞士人的反德情绪,纳粹予以了反击,一面大肆攻击瑞士的民主政体,一面通过宣传和怂恿在瑞士的德国侨民搞阴谋活动,试图颠覆瑞士的组织结构。
搞颠覆活动的主要是在瑞士的德国国社党组织,也有受到纳粹思想影响的本国组织,成员主要来自德国侨民。瑞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这些人的阴谋活动,检查、没收流入国内的具有颠覆性宣传的报纸和刊物,命令所有外国人把武器上缴警察局,并把一些“不受欢迎”的外国人驱逐出境。
在二战爆发前,这样的颠覆组织还不多,参加的人也很少,一些德国侨民还是因为受到来自纳粹的压力才被迫加入的。可是二战爆发后,特别是德国在西欧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后,加入这些组织特别是国社党的人数迅速增加,而且一直到1942年都是有增无减。这些参加者有的是因为德国的胜利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的是因为担心德国会占领瑞士,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前途考虑才与纳粹合作的。
对于这些快速扩大的第五纵队,以及它们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的带有煽动性的集会,瑞士政府无法禁止,因为它们的背后有德国的支持,瑞士担心禁止会招来德国的报复,尤其担心会招来战争,只能尽量对它们进行一定的管理。好在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很多瑞士人接受不了纳粹的思想,甚至对它们的活动感到非常愤怒,所以这些第五纵队并没有造成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担心国内的反德言论会惹怒德国,尽管瑞士是民主国家,也一直实行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是在目前这种危险的处境下,瑞士政府还是力所能及地要求新闻媒体不要发表对德国不利的评论,并且希望愤怒的民众能够理解政府的苦衷。
总之,二战期间,瑞士都是小心翼翼地与德国打交道,尽可能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满足德国的一些要求,以避免激怒它导致战火烧到自己身上。
瑞士做好了抵抗侵略的准备
尽管瑞士政府一再强调自己的永久中立政策,但是他们也清楚,不能把国家安全完全放在别人遵守承诺上,发展武装力量是中立必不可少的后盾。
瑞士军队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为止,瑞士政府在国民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的防务,以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1933年,瑞士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一个拨款计划,用来增加军用物资,以加强军队的武装,总司令鲁道夫·明格还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让国民认识到重整军备、防止侵略的重要性。
1936年,瑞士政府通过了一项整编军队的法令,然后发行了第一批国家防卫公债,用筹措到的这笔资金在东北和北部边境以及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战略要地修建了新的防御工事,维修加固了旧的军事设施。直到1939年4月30日为止,瑞士用于国防的经费已经达到了10亿法郎。
瑞士的战斗机
在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期间,瑞士一面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一面对边境实行长期戒备,并把边境上的道路、桥梁和隧道全部埋设了地雷。
到了1939年初,瑞士联邦议会又通过了一项决议,将义务服役年龄从48岁提高到60岁,并授权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不必等待议会批准即可征召军队。3月16日,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企图吞并列支敦士登(也是中立国),法国一家通讯社在瑞士的分社报道说德国在拉尔贝格集结了70万兵力,意图进攻中立国。瑞士立刻紧张起来,联邦委员会在3月24日批准了政府征召军队的紧急提案,并加紧进行莱茵河边防工事的巩固。德国对此大为不满,认为瑞士受到法国的煽动而对德国采取了敌视态度,瑞士对此自然予以否认,并说自己已经把边防设施撤除了一部分。
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欧洲大战已经迫在眉睫,瑞士于29日宣布全国处于服现役状态,接着选出了来自瓦得州法语区的亨利·吉桑将军为瑞士武装部队总司令。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天瑞士政府就命令军队进行总动员,并规定16-65岁的男子和16-60岁的女子有参加强制劳动的义务。
尽管波兰沦陷后处在了“静坐战”时期,没有迹象表明瑞士将受到战争的威胁,但瑞士政府丝毫不敢放松,仍然命令军队一面进行紧张的训练,一面加强防御工事,瑞士领导人心里清楚:必须有一支常备不懈的军队做依靠,保持中立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性。
上一篇:如何评价1910年哈尔滨鼠疫传统医学无能为力,伍连德力挽狂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