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吉林满族小吃“萨其马”名字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萨其马,满族,女真吉林满族小吃“萨其马”名字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满洲将军,姓萨,喜爱骑马打猎,而且每次打猎后都会吃一点点心,还不能重复!有一次萨将军出门打猎前,特别吩咐厨师要“来点新的玩意儿”,若不能令他满意,就准备回家吃自己。负责点心的厨子一听,一个失神,把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要点心,厨子一火大骂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点心来。想不到,萨将军吃了后相当满意,他问这点心叫什么名字。厨子随即回答一句:“杀骑马。”结果萨将军听成了“萨骑马”,因而得名。
传说二
有一位做了几十年点心的老翁,想创作一种新的点心,而且被另一种甜点蛋散中得到了灵感,起初并没有为这道点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上了市场卖。可是因为下雨,老翁便到了大宅门口避雨。不料那户人家的主人骑著马回来,并把老翁放在地上盛著点心箩筐踢到路中心去,全部报销了。后来老翁再做一次同样的点心去卖,结果大受欢迎,那时有人问到这个点心的名字,他就答了「杀骑马」,最后人们将名字雅化成「萨其马」。
传说三
较有根据的故事是在当年努尔哈赤远征时,见到一名叫「萨其马」的将军带著妻子给他做的点心,那种点心味道好,而且能长时间不变质,适合带去行军打杖。当努尔哈赤品嚐就便大力赞赏,并把这种食物名命成「萨其马」。
传说四
沙琪马源自回族。相传乾隆皇帝入新疆,亲自品尝此糕点后,惊叹其松软可口、味美清香而将其引入中原,并御赐「大救驾」美名。
传说五
而最可靠的说法是「萨其马」是满语的音译,在满语里,「萨其」是「萨是非」、「马拉本壁」的缩音,拥有「切」的意思,是因为「萨其马」属于一种「切糕」,再加上「码」的工序,即。切成方块,然后码起来。此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傅桓等编的《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满文字典中,萨其马是由胡麻及砂糖制成的一种砂糖果子(汉语称为金丝糕)。由于当时找不到汉语代称,便直接将满语音译,所以亦会出现「沙其马」、「赛其马」等等的称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沙琪玛,也写作“萨其马”、“沙其马”、“沙其玛”、“萨齐马”等,是满语ᠰᠠᠴᡳᠮᠠ(sacima)的音译。
它是一种满族特色甜味糕点,源于清代关外三陵的祭品。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开始流行,成为京式四季糕点之一,是当时重要的小吃。北新桥曾有一家泰华斋饽饽铺,他家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在它北边与它相邻有座皇家寺庙,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沙琪玛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除此之外, 它也因为吃了耐饥,被常年行走在京西古道的马帮和驼队当作了绝佳的行走美食,从此便沿着京西古道走向了全国。
近年来,通过对食品“丰糕”的制作工艺和民俗学探源,发现这种食品是沙琪玛的延伸。据考证,早在雍正年间,山东沂水县的当地人就开始有人制作这类丰糕,主要样式与沙琪玛无异,但多了砂糖和青红丝,被当地人与月饼一起作为中秋节的祭祀食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萨其马是广东小吃好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先,我们听说过,说沙琪玛是俄语,沙琪玛这种糕点是从俄罗斯传过来的。
我们院子里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婆婆还给邻居们制作过,味道跟商店买来的没有多大区别,甚至要比从商店买来的更加好吃一些。
老婆婆给大家说,她之所以会做沙琪玛,是因为解放前她曾经在东北的一户俄罗斯人家当过保姆。
北方许多地方也把沙琪玛叫炸丝糕。
现在又说沙琪玛是满语,原意是奶狗子糖蘸,是满族人的传统小吃,先用油把面条炸过以后再拌上糖稀,让油炸的面条粘结成块状,等晾凉了再切成小块。
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相信沙琪玛是满语,是一种咱们中国自己的传统小吃。
现在各种各样的小吃新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依然不能撼动沙琪玛很受人欢迎的热销程度,它老少咸宜,不论在乡村还是城镇,沙琪玛都是特别流行的糕点。
许多人一提起沙琪玛,能够想起很多故事,比方像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奶奶买了沙琪玛给我们吃,就像过年才能吃到的梅菜扣肉一样不容易。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现在的人们基本都过上了帝王一般的好日子,沙琪玛已不再是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但是有关于它的那些动人故事,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我所知天津的沙琪玛做的很好吃。萨其马是清朝宫廷的一道美食小吃。是天津桂顺斋做的一道美食点心进贡给宫里的一道小点心。满族语的意思是:狗奶裹白糖。
上一篇:在海边,怎样判断正在涨潮还是退潮,知道涨退潮的开始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