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徒生的童话为什么会记载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琉璃,中国,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话为什么会记载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元1408年,南京郊外的天禧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4年后,永乐皇帝朱棣决议在天禧寺的原址上,按照大内款式扩建殿宇,缔造一座皇家规划的寺院,一起还要修建一座9级琉璃塔。修建中征调了超越10万名挑夫,共消耗大明国库250多万两的银子。但由于工程浩大,到1424年朱棣临终之时,这座琉璃塔都没有竣工。直到1428年,琉璃塔才完全竣工,用时16年。
大报恩寺琉璃浮屠缔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相当于26层高楼高度。自建成至衰毁,大报恩寺琉璃塔一直是我国最高的修建,也是国际修建史上的奇观,位列中世纪“国际七大奇观”。浮屠通体用琉璃烧制,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修建傍边“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悉数用各种造型、各种色彩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释教体裁的五色琉璃砖。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简直每件的形状、尺度、色彩和纹饰都有差异,因此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这是琉璃塔缔造时刻长达17年的重要原因。据史书记载,缔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他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残缺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建国今后,南京的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先后出土过很多的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背面大都有墨书的编号和符号,证明了前史记载的牢靠。九層琉璃塔的每一面墙面之上,都有2扇窗户,合计144扇。这些窗户悉数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进行关闭,144盏油灯就别离安顿在窗户之内。这些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引入之前我国最好的修建采光材料。自宣德三年琉璃塔建成之日起,大报恩寺就组织了100名和尚轮番值勤,担任给油灯添油、剪芯,擦洗明瓦,保证夜夜塔灯透明。在琉璃塔周围,缔造了一座油库,用于贮存燃灯所需的灯油。依据一份明代官员向皇帝提交的账单记载,琉璃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的灯油为六两四钱,整个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灯油总量为1530斤。据后人预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赋税,折合白银就高达248万余两。
依据史料记载,琉璃塔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释教体裁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塔建成之日起就点着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昼夜透明。塔的内壁布满佛龛,富丽堂皇。
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议派一个使团到我国拜访,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现象以及奇特的修建物,按它们正本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材料保存。1656年,清朝顺治年间,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随团来到我国。他一来到南京,即被精巧的琉璃塔招引:“它是精品之中的精品,展示了我国能工巧匠共同的才调与才智……我要以诗把他凝结,将浮屠与国际七大奇观并置。”在约翰·尼霍夫的画中,9层的琉璃塔被错绘成10层,从此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国有座佛塔,叫“南京瓷塔”。其实这个译名并不精确,由于琉璃不是瓷器。
琉璃塔大殿里供奉的是朱棣的生母。为了给篡位供给合法性,朱棣假造了自己是马皇后亲生的谎话,报恩寺的修建就是向全国昭告他是皇室正统的接班人。在报恩寺内修造一座举世罕见的琉璃塔,或许是朱棣对生母的仅有安慰。
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欧洲的许多园林中都有仿建的我国式亭台楼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仿照南京大报恩寺琉璃浮屠而建的多座浮屠。由明成祖朱棣为留念其生母贡妃而建的大报恩寺琉璃浮屠,尽管早在1856年就已毁于太平天国烽火,但它的不少海外“亲属”至今仍然存世,持续以它们挺立的身姿,见证着前史上我国园林与修建艺术在欧洲所发生的巨大影响。
最早向欧洲完整地介绍大报恩寺琉璃浮屠的是荷兰人纽霍夫。他在17世纪中叶作为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随员到我国日子过一段时刻,回国后将所见所闻写成《我国出使记》一书,于1658年在荷兰出书。他在书中特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南京大报恩寺琉璃浮屠,使其在欧洲声名远播,被视为我国修建的代表。但纽霍夫将9层的浮屠错画成10层,这一过错直接影响到后来欧洲以此为蓝本规划的许多塔的层数。
欧洲第一座我国式塔于1762年在伦敦西南部的丘园(现为英国皇家植物园)建成。这座八角形的砖塔共10层,高约50米,由英国宫殿修建师威廉·钱伯斯规划。钱伯斯在1742年至1744年间曾到过广州。他观赏了当地岭南风格的园林和修建,并将一些古刹和浮屠用素描的方式精确地记录下来,回国后出书专著予以介绍。此塔是其时欧洲仿建得最精确的我国式修建,塔身装修五颜六色琉璃,五光十色,曾在欧洲轰动一时,成为这以后许多地方我国式塔的仿照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有大报恩寺塔的童话是安徒生写于1838年的《天国花园》,故事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的东风,穿着中国人的衣服,刚从中国飞回来。他告诉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在故事中,瓷塔即代表着中国,是中国的标志性景观。出生于丹麦贫苦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早年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也并未到过中国,他关于中国瓷塔的印象,可以说明,瓷塔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 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
“中国瓷塔”名扬欧洲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1654年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正是约翰·尼霍夫。约翰·尼霍夫对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评价很高:“在南京城南边城壕外的山坡上,有一著名的寺庙——报恩寺,该寺由几座漂亮的房舍组成。这些建筑造型奇特古朴,可列为中国最著名的工程之一……该寺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若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如此稀世奇观真叫人赏心悦目……”
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欧洲的,并不是这份报告,而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中国出使记》。在书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寺院里面和周围的建筑都令人惊叹地体现着中国式的建筑风格……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中国建筑可与它们相媲美。在寺院的中央就伫立着那座高大的琉璃塔,它的美感与装饰之繁复超越了所有中国艺术建筑……” 路易十四“山寨”过大报恩寺塔
上一篇:尽管人们对方舟子褒贬不一,但方舟子在打假方面是不是也做出过一些贡献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