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一个三甲进士,正七品县官,怎么才能尽量合理地升迁到六部尚书?
进士,御史,尚书明朝一个三甲进士,正七品县官,怎么才能尽量合理地升迁到六部尚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明白了从知县到尚书理论上有10级的差距,仅从理论而言,3年一考,每次考为上等升级,得30年。实际上在明代通常要九年考满才能升职,也就是说知县都得当三任才能往上走一走,一般来说当个知府,一个三甲进士也就到头了。知县要升到部里堂官,有两个途径:
一是转监察官,即变成巡按御史,这样升迁就很快了。最典型的是胡宗宪,考上三甲后到山东益都任知县,后来转任巡按,先后到宣大、湖广、浙江,在浙江任上由巡按御史直升直浙总督(正三品),连升8级。如果严嵩没有倒台,胡宗宪自然要回部里。一般来说巡按御史会转为地方参政、参议、地方道等三、四品大员。
二是调任京官,如六部主事等,这样才获得与二甲进士任官相同的起点。当上京官后,一是在六部,一级一级往上升;二是转外任方面大员,再转回部里当侍郎或尚书。如海瑞就是这个路子,虽然他是举人出身,但因为自己行政才能卓越,也升到了知县,后来任主事、郎中、左通政(正三品),又转为应天巡抚,后来几经沉浮,最终做到南京吏部右侍郎。
虽然胡宗宪和海瑞没有当到尚书,他们二人却很有代表性,因为他们确实算极有才能的官员,如果他们都做不到,那么其他人是不用说了。说是六部尚书,其实与当大学士的难度也没有什么区别。一个三甲进士,从知县做起首先要做到六部尚书,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要20来岁就高中进士,不然年资上不去,从七品到正二品无论如何也要近30年的年资。
三是最好是孤儿,不然爸妈去世要回家丁忧,三年归来又得重新打拼。
四是要有才能,不是一般才能,而是能在建立非常之功的非常之才,在关键时候得表现出来,不然再牛逼也白搭。
五是要有人赏识,官场也就是这样,胡宗宪没有赵文华也没有那个人生际遇。
六是要运气好,恰好当到地方总督、侍郎时尚书有空缺,且吏部(内阁)推举了你,而且皇帝恰好点了你。
做不到以上几点,就死了当尚书的心吧。毕竟尚书就那么几个空缺,比你出身好的庶吉士,二甲进士多的是。
(图片别纠结,尚书一般也会加官到从一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前期,任官比较任性,唯一的规律就是皇帝高兴。
明朝中前期,科举虽然占据优势,但科举内部等级并不严格,经常有三甲上位。
明朝中晚期,科举很森严,如果三甲没有拿下留京指标(翰林就不指望了,在部里面也行),成为部院大臣就很难了。今天就来讲几个例外:
1、不找关系到地方
吴甡是癸丑进士。1613年,叶向高主持的会试。他的殿试名次三甲。
名次有点靠后,想留京师就需要找关系。吴甡在他的回忆录就写道:
先是有劝予托贵要讨美缺者。
予曰:始进当静听朝除,可向人营求耶?
他觉得自己托人营讨,亦未必得,拒绝了找关系。
在八月就分配到了福建邵武县,这个县属于“简僻”。
简僻对应繁剧,基本就是最没升迁前途的县给了他。
在这里干了三年,丙辰(1616)春入觐,回家呆了三月。吏部考核可以,调繁晋江。(其实作为进士学历,只要没政治错误,都会升迁一点。)
之后回家丁忧三年。己未(1619)补官山东莱州府潍县。在这里又呆了三年。
从考上进士已经9个年头了,县令七年,居家两年。
(进士题名录挺好看)
2、成为中央科道官
明朝制度,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优者授给事中,次御史,再次各部官职。
1621年冬天,九年考满,吴甡来了京师,住在城外。当时吏部缺司官。有人给他讲你去拜访下同乡吏科给事中谁谁就行。吴给拒绝了。说“古人耻呈身,吾不为也。”其实吴一直和吏部文选司郎中王洽关系很好,
第二年四月,考考选山西道试御史,以恩例实授御史。一下子成为御史。进入言官群体,基本前途就有保障了,比六部司官都好。
但天启朝的政治形势复杂,刚入京师,和东林走的太近。到天启三年九月就回家了。
到了崇祯登基,钦定阉党逆案后。御史马如蛟疏荐,崇祯元年(1628)戊辰八月,补山东道御史。
(吴的文集,信息量很大)
3、两次巡按刷经验
御史的升迁途径一般是下地方,或在中央走京卿(小九卿),后者基本没啥事,升迁也就停了。所以最好下地方。
下地方又分为代天巡视,还是走布政、按察,运气差就“以年例外转予知府”,后者就又地方官了,而且任职周期长。
吴甡在都御史曹于汴推荐下,巡按河南。后遇己巳之变,巡抚带兵入卫,吴镇抚地方有功。
回京后,恰好陕西灾荒严重,崇祯发十万金赈抚延绥饥民,吴奔赴延绥赈灾。
在赈灾结束后,就近做陕西巡按,认识了洪承畴、曹文诏等将帅。
在陕西回来后,调养身体,就留在京师了。
癸酉(1633)六月,升大理寺寺丞。
甲戌(1634)三月,升通政司左通政,通政称银台。
地方经验、结实人杰,剩下就是等待再次下放地方。
4、简选巡抚、登台拜相
1634年七月皇太极兵入宣大,明军作战一塌糊涂,战后宣大山西军政领导全都问责。
9月份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在之后几年里,剿灭境内几股土寇,防守黄河。没有遇到大的农民军,但有功勋。也就成了大明为数不多的边、疆中的能臣。
(吴是南直隶人,就知道关系网复杂了吧)
1638年三月开始,回家养病三年。
1641年进入京师,任兵部侍郎,之后协理戎政,进入大学士。
总结:
吴甡是三甲进士,到了大学士。他有几个提点:关系网硬,政绩好,运气好。从考上的一刻,他的关系就开始显露。在每一个地方都努力做好。
运气就是成为御史后,没有直接下放地方,走巡按,一下扩过了n个坎。为后来奠定了基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