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甲午战争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北洋,日本,海军甲午战争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仗就是打钱,中国和日本打仗,历来都是拖时间,日本拖不起,希望速战。
唐朝,明朝都是这样胜的,清朝有党争,光绪皇帝要求李鸿章速战,翁同龢又在军需上掣肘,战败是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鼠两端,己开战而无战心,是最直接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末期国家积贫积弱,再加上慈禧太后当政,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甚至为了一己私欲挪用军费。导致刚兴起不久的海军更加不堪一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海战我们失败的原因:
甲午海战败在了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的相争上。当时的北洋海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北洋舰队于1874年筹建,1888年正式成军,主要军舰大小共25艘,辅助军舰50 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5000余人。自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主管户部后,1888年开始停止购买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至使北洋舰队的武器装备没有得到补充和更新。党派争斗激烈,为了攻击北洋军事集团,帝党的清流派言官们不惜用夸大事实和栽赃陷害的手段,攻击李鸿章及其下属的北洋将领。甲午战争时期,帝党处处以李鸿章作对,各种借口不发援军。
观念的落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人活动的主要空间在陆地,而不是在海上。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他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
海军并未中央化,各地的海军事务由各地区的督抚统管,比如北洋水师只听同李鸿章的命令。甲午战争时,光绪皇帝竟不能调遣南洋水师去增援北洋水师。
一场战争的胜利,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外交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决定,国家意志是精神外交的支柱和脊梁,也是力量的源泉,而当时的清政府上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无法团结一致来迎战保卫国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失败后,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为甲午战争画上了一个十分悲剧的句号。
而关于中国为什么会败,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话题。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中国的国力比日本弱,北洋水师的装备不如日本联合舰队。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翻阅史书,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当时的北洋水师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德国的铁甲舰,法国巨炮,英国的舰船,可以说,北洋水师是花巨资打造的一支当时数一数二的世界级舰队。
反观日本,都是一些落伍,价格低廉的舰船,其威力是远不如北洋水师的。
而中国的国力当时并不弱,在甲午战争前,中国的GDP仍然是日本的数倍,经济远远地超过了日本,而且地大物博,资源也是日本所不能及的。但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会败呢?
这就需要我们抛开这些表面现象,看深层了原因了,在当时的满清政府,虽然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洋务派官僚。但就整体而言,封建的清朝政府是不配拥有胜利的。封建国家永远是封建国家。整个国家的体制落后,是无法改变的。
当时的大清已经病入膏肓了,李鸿章想要凭一己之力救国是不可能的。在它筹备北洋水师的时候,就时时刻刻的面对着那些守旧大臣的阻扰。他们一直在想尽办法削弱新军,比如有大炮,不给他们提供炮弹,所有号令都要听主将指挥等等。
李鸿章在对抗这些守旧派的过程就花了不少的力气。当时慈禧还挪用北洋水师军款,弄到自己的大寿上了。
而且就人员素质而言,大清根本就没有具备能够统领北洋水师的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军官出生,又是旧军阀官僚主义,根本就不懂什么现代化海战。而同样,北洋水师的官兵,根本就不知道现代战争是怎么样的,他们和身经百战的日本海军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