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医学生第一次上解剖课是什么感觉?
尸体,的是,福尔马林医学生第一次上解剖课是什么感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是一具真人的尸体,经过医学处理,制作成为医学标本,供学生进行研究,也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参观解剖尸体。
我在看的时候想,不得不对遗体捐献者及其亲人的勇气进行称赞,这是一种无私的人道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看着解剖尸体躺在桌台上,身体的器官历历在目,他们就这样要被数以万计的人研究和参观!而且出于研究需要,解剖尸体标本来源还有一定要求,比如解剖尸体应该完整等等……
如果他们不是成为解剖尸体标本供人研究,应该也火化之后成为一杯土,仅供亲人追悼……而此刻他们还不能停息,还要再留存一段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触摸尸体是每一个医学生都要去的,记得我们读书上解剖课时,每八个人一组,我们这组六个女生,两个男生,进入内脏学后,就开始解剖尸体,我们这组运气不好,分到的是一具中年女尸,脂肪特别多,一堂课下来,一个手油油的,那六个女生基本上不摸尸体,就站在一旁看并指手画脚,我是主刀。从划开皮肤开始到解剖课结束,基本上都是我动手解剖的,开始解剖尸体后,一到吃饭看到肥肉就想吐,那滋味只有自己最有体会。通过解剖课学习对后来我的医学和医学教育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医学生也不是天生胆子大的。18岁上大学是不会上解剖课的,大概大二大三才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大一的时候怀着对标本的好奇,硬是被同学拉着去解剖楼,丫的在门口自己退缩了。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楼梯螺旋而上,走廊静悄悄的,说明一下,那时是白天正午,9月的太阳老厉害的,可是这幢楼还是冷飕飕的。走廊两边的教室门口整齐码着两排架子,每一层都是玻璃瓶子装好的标本,大小不一,都是局部的,那时候看不懂。后来才明白那些标本有多精致。蓝色静脉红色动脉黄色神经,走行分布清清楚楚,结构清晰明了。可是,18岁的小姑娘猛回头看到被从脑门正中剖开的半个脑袋总是蛋定不了滴。谁能看着剖面漏出的半个脑子,眼睛睁得比你大,还有鼻腔啊啥啊的还能心律平稳的?后来嘛,大家都懂的,习惯就好了。大二系解需要抢位置,早上去早了,早饭都是边看着标本复习边吃各种早饭的,菜包肉包豆沙包,荤素不忌。再后来,拿起解剖刀不当心把脂肪快弹到对面同学头上也是经常的事。有些马大哈靠台子太近,不当心把碎肉啊皮肤什么的,揣兜里带回宿舍也是经常的事。系解老师外号性感美男,特点是真空上阵,白大衣下不穿背心。记得他第一节课就让大家对着教室前的骨架鞠躬,这是之前的老教授,去世后遗体捐赠,学校不忍心用药水浸泡,深埋花坛若干年后,老人家就这样默默站在教室前注视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毕业。你问医学生对解剖的感觉,初始肯定紧张,后来嘛,习惯了,再后来对刚刚去世的也不会有任何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上见习课,老师提早把尸体放在手术台上,尸体从福尔马林中散发出浓浓的刺鼻的气味,我们瞪眼观看,神情非常专注,突然老师叫我名字,老师看到我脸色不对,叫我出去透透空气,中饭铁道医学院食堂菜是红烧肉,上午看深红色的尸体,女同学吃不下,叫苦不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1981年在大连铁道医学院,我们的解剖楼是过去日本人的兵营,地下一层有一个大池子,泡着不少尸体,福尔马林呛人,阴森森的,四周全是泡在玻璃瓶里的各种标本,一个40岁吸烟男子的肺,和一个80岁不吸烟男子的肺是一样一样的颜色,跟紫茄子一样,所以我绝不吸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大一的时候我们学的是系统解剖,主要是理论知识,实验课也只是围着看各个部分的结构,并没有动手解剖。第一次实验课是认骨头,所以感觉没什么,因为标本都制作的很干净。第二次就是关节韧带之类的,然后再慢慢开始肌肉啊血管啊内脏啊神经啊之类的学习,系解的实验课主要是对着书对着标本去熟悉各个部分的结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而且因为大家一起上课,所以也不会有太多害怕的感觉。
我们大一的时候看的标本都是用另一种药水泡的,不是福尔马林,我们老师说这种药水更贵一些,不那么刺激,也的确是,我们上系解实验完全没有辣眼睛的情况。
大二就开始上局部解剖,这时就是要我们自己动手了,真正意义上的解剖课。在开课之前我们有个感恩大体老师的活动,在行政楼那里听老师讲话,并为大体老师默哀三分钟,最后还在横幅上签字,在实验室楼下走廊边为大体老师献上代表追思的黄丝带。向他们传递感恩之心,感谢他们无私奉献,为医学教学与研究做出贡献。
上一篇:怎样合理分配家中网络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