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婵娟,月亮,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美女、美人。
这个就不用多去做解释了,因为美女,美人一类的,不管是男生,女生。大家都知道,大家也都喜欢。而“娟”,这个字它的本意是代表,秀丽,美好。好多女孩子都有这个字。就是父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得漂亮,好看,像个美人的愿望。
写在最后
这是一首好诗,整个意境写得非常的好,很是到位,它有一种吸引力和代入感。我每每读到这首诗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只有之身在外,在中秋这样本该团圆的佳节,没有陪家人度过的人才能够懂那一份无奈和感伤。思乡之情也会随之而加重。
唯愿:
每个外出,每逢佳节不能回家的人儿,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有时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婵娟在词句里指的是美好的月色。
我们都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节这一天饮酒赏月时所做。那年苏轼41岁,是密州(山东诸城)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苏轼从杭州辗转跑到密州,为的是能见到兄弟,但是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时常晤对。所以,这首词的基本格调便是对弟弟的思念。
因为不得见,所以只能想念和祝福了,因为是中秋节,是赏月团圆的时节。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那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只愿兄弟二人能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所以“蝉娟”,在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月色。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
其次,婵娟还指代貌美的女子。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呼桃鹦鹉叶 ,便遣婵娟唱《竹枝》。”这里婵娟便指的是唱歌的女子,而“绮窗罗幕锁婵娟”却是在重重罗幕后面的美人了。另外,从“婵娟”一词带“女”字旁可以看出,它最早是作为女性人名而出现。婵娟据传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女学生,跟宋玉是同学,她对老师非常崇拜,时刻关心着老师的生活起居。婵娟不但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屈原非常赏识这个女学生。屈原在政治斗争中遭到陷害,关键时刻婵娟始终和屈原站在一起,最终误服了南后阴谋杀害屈原的毒酒而死亡。
屈原知道婵娟的死亡真相后,万念俱灰,怀着悲痛心情写了一篇赋,把婵娟比喻为“天使”。此后“婵娟”的形象就逐渐被后来的文人所认可。到东汉时期,“婵娟”在文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秀外慧中的美女的代名词。张衡在《西京赋》中,创造了一个成语“婵娟此豸”,本意指像婵娟一样的美女,具有妖娆妩媚的姿态。后来,这个成语变成了形容词,专门形容女人漂亮而贤惠。成了后来诗词中美好的女人的代名词。
三、形容女人的姿态曼妙优雅。
既然婵娟美丽的女人的代名词,那么这样的女人的姿态自然是优雅的。唐˙孟郊˙婵娟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写这些花像的姿态像美女一样婀娜多姿,竹子的姿态像美女一样妖娆笼罩这清晨的薄烟。写出了花与竹的美好身姿。梁州曲: 腰肢袅娜,体态婵娟。直接写出了身姿婵娟,便是身姿曼妙、优雅的意思了。
总之,婵娟一词有多种含义,并且它的意思也经过了时间的发展文人的发挥,最终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意象,代表了月亮以及美好的女子、姿态等多种意思。是我国文化中独有的一个文学意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目前,古诗词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古诗词蕴含了古代诗歌的精华,所以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提高个人气质。
就像教育家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能言志,亦能传情,说的就是如此。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古诗词中的“婵娟”意译大概有三种,分别说明的意思大不相同,不同此景就有不同意思。
第一种:形容姿态柔美温婉。
最能体现此意的便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婵娟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
译文大致是竹子长得不好看,就会被早上的烟雾遮盖住。
第二种:代指美人、美女。
如唐代诗人方干的《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第三种:代指明月或形容月色明媚。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古诗词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之人能够平平安安,长久生活,不哪怕彼此之间相隔千万里,但依旧可以一起一起欣赏明月的明媚样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共婵娟”就是一起共赏明月的意思。所以,“婵娟”在这里就是指明月或形容月色明媚。事实上,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苏轼在密州的中秋时创作的,当时与弟弟苏辙有七年未见,甚是思念,所以围绕明月的想象和思考,把世间的悲欢离合融入诗中。
其实,苏轼诗中之所以用到“婵娟”,即明月,前面有一个典故的。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离别时在所难免,只要大家都还活着,即使相隔千万里,依旧可以通过明月的照耀,把两者联系起来,彼此的心意依旧能够相同。
古人就把这种说的\"神交\",因为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可精神依旧相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