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婵娟,月亮,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婵娟狭义美女月亮直译广义意译祝愿朋友亲人幸福快乐相互恩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水调歌头》里面的。
我们先从全文来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开头的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我们先来看看此诗的背景:北宋年间,苏轼在今天的山东省任太守,工作上的尽职尽守让他不能擅离职守。这样已经七年没有跟弟弟苏辙见面了,一晚对着月亮即兴而作的诗。是对无法见到的亲人的怀念和祝福。
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相伴,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之遥,但是我们头顶着同一个月亮,同一片天空,这样来看我们还是有某种分割不开的联系。
这首诗里运用了中国文化常用的以点指面,以面指事的手法。月亮上有嫦娥奔月的典故,月亮在文化里代表阴柔,这样就由形容女性美好词语的婵娟来比喻。婵娟-美好-嫦娥-月亮,我思念远方的亲人,抬头看见了月亮,在这同一片天空下的月亮,又何尝不是远方的亲人在观望着的?我们分处两地,但是都能够与美好的事物-月亮相伴,这样看来,又平添了一份乐观的心态和热闹。
一般独处思念很容易写成孤独无依,凄苦的样子。但诗人是非常乐观而积极的,在思念的情绪下以乐观美好来看待未来,看待未来大家重逢相聚的美好时光。这是一份超前的祝福,非常的积极乐观而没有沦为被动的低沉语境。
从这一点看,又深合某种完美,一直处于悲哀思念的情绪则作品会沦为下品,在思念中夹杂一份美好的祝福则是锦上添花。
这样虽然分析了婵娟,但是却看出了诗人是位乐观积极的人,为古人鼓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第三种用法: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明月与自然,爱情与男女之间美好的容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的意思。而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首诗词的,从第一次听到姐姐唱,当我在课本里读到它时,也会跟着它的旋律不由自主的吟唱起来。
但是,“婵娟”,还有其他的本意可以用来表达。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句诗词出自哪里?“婵娟”又可以分别表达什么?
先来看看这首诗词的出处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的苏轼的《水调歌头》
全诗原文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说的是,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他说,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再来看看这句诗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弟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表达了苏轼对于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弟弟一切平安,可以长久地活在这世上的美好愿望!
最后来看看,“婵娟”的具体表达意思
除了这首诗词里代表的是月亮以外,它的本质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形容姿态曼妙,也就是美好的事物,还有就是美女,美人的意思。
一、是月亮、明媚的月光
这首诗词里指的是月亮,结合诗意来看,就很容易联想到广寒宫里的“嫦娥”。而古人们都认为万物皆有灵,就月亮而言,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寓意团圆,美好的意思,而中秋佳节本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所以这里的“婵娟”,用来代表月亮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形容姿态曼妙,美好的事物。
这里应该都能够明白,指的大多数是女性了,就和娥娜多姿,百媚千娇,闭月羞花的用意一样。这些都是属于女性的最佳形容用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