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洛阳曾经是13朝古都,为什么现在沦落成为一个地级市?
洛阳,王朝,古都洛阳曾经是13朝古都,为什么现在沦落成为一个地级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连省会都不是呢?古都中北京还是首都,像南京、西安、杭州最起码还是一个省会,中国的6大古都古都,为什么偏偏是河南的洛阳和开封会沦落?现在只是一个地级市!是和特定的地位优势有关?还是和特定历史时期有关?还是有其他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安永远争不上历史古都之首?只有四个半拉子王朝在西安坐过都,也没长久,半拉子就迁都洛阳了,何来的十三朝古都呢?吹牛逼吹破了,让全国人耻笑西安人无知,无耻之极。洛阳坐都的王朝:夏朝471年;商朝在洛阳西亳,奄亳两次坐都合250余年;西周在洛邑王城坐都270余年;东周王朝在洛邑王城,成周东城坐都575年;秦在洛邑王城坐都4年;西汉先定都洛阳3年迁都西安,汉武帝刘彻就又返迁回洛阳首都坐都有6位皇帝,最后一位未帝也是坐都洛阳,前,中,未合计在洛坐都超过160余年;新莽王朝坐都洛阳新室东都1O年,在西安才5年;东汉王朝在洛阳坐都196年;曹魏王朝在洛阳坐都67年;西晋王朝在洛坐都49年;东晋在洛坐都3年迁建康,后为随都中京;南朝宋洛阳为中京随都;后赵列洛邑洛京随都;北魏迁洛阳坐都的68年;隋朝迁都洛阳3帝37年;郑国王朝坐都洛阳5年;大唐李世民,李治,李显,武旦4帝坐都36年;武周王朝洛阳神都2帝22年;旧唐复辟王朝5帝66年,后与西安双都并用;大燕国3帝在洛坐都9年;后梁王朝4帝15年;后唐王朝在洛坐都4帝16年;后晋1帝约3年;后汉、后周定洛阳为西京;北宋定洛阳为西京,宗庙,祖陵,祭天地坛在洛阳西京,地位远高于东京开封,9帝每年三次居洛数月祭祖,祭天,地。是西京,东京并用。中华民国首都迁洛阳1年,后定行都。共计有二十三正统王朝和非正统王朝在洛阳坐都指点江山4千余年。洛阳历史古都名城在中国为首,在世界上看也是第一。西安能与洛阳比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让洛阳很是尴尬。
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洛阳和其他古都一样有着极其辉煌的前世,是我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数千年来总共有一百多位统治者定都于此。
但洛阳的今生却令人无限感慨和唏嘘,在其他古都脱胎换骨,容光焕发后,洛阳却在衰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其名字也成为其今生命运的最真实写照。
作为长时间与洛阳遥相呼应的西都,西安在唐代以后,政治地位有所下降,失去了帝都的光环,但今天的西安仍是陕西省省会及西北第一大城,是名副其实的二线城市。
而洛阳则一发不可收拾地降到三线以下。
那么洛阳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吗?静夜史认为确实如此。那么导致洛阳衰落的原因都有哪些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自身条件限制
能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洛阳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是毋庸置疑的。但令人郁闷的是,除了洛阳,周边区域的地理条件同样优越。
今天的我国八大古都,有四座位于河南省境内,足见河南省地理条件的巨大优势,因此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因为黄河中下游地理条件的整体优势,使洛阳在河南省境内不具有唯一性,所以洛阳在失去帝都地位后,连省会地位都没能保住。
相比之下,与洛阳遥相呼应的西安,虽然便没有帝都光环,但在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区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即便不是帝都,西安也是西北第一城。
而导致洛阳衰落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洛阳周边的特殊地形,虽然洛阳北靠黄河不缺水,群山环绕很安全。但相比于西安周边的八百里秦川,洛阳盆地的面积确实太小了。
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威严之所以一落千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天子直属的京畿之地由原来的方圆数千里萎缩至方圆数百里,势单力薄的周天子如何与强悍诸侯国抗衡?
洛阳盆地在古代尚显不足,在工业化急剧膨胀的近现代就更是捉襟见肘。
相比之下,洛阳东部地处华北平原上的郑州和开封,则可以依靠周边面积广大的区域作为发展的经济腹地,超越洛阳势在必然。
而最要命的是,因为洛阳群山环绕的特殊环境,在清朝末年我国南北大动脉平汉铁路修建时,洛阳因地形被首先排除在外。在因袁世凯等领导因素最终敲定郑州为过境城市后,作为交通枢纽的郑州异军突起,将洛阳和省会开封远远甩在身后,并在建国后的1953年彻底做稳了河南省省会的宝座。
2、国家重心迁移
在秦朝之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洛阳之所以辉煌,除了作为长安的双子星,更重要的是因为宋朝之前的中原王朝,进取轴线为东西方向,比如张骞凿空西域,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及隋唐两代坚持不懈消灭高句丽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安主要承担了向西的扩张和经营,洛阳则作为向东进取及统治东部区域的重要枢纽,隋炀帝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开凿了长达数千公里的大运河。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长安-洛阳”双子星式的都城模式,使中原王朝不断在东西方向开疆拓土,巩固统治。
但唐朝灭亡后,长安因战火屠戮失去了再做帝都的可能性,帝国的进取轴线由东西转为南北,洛阳也不可避免地和长安一起走向衰落。
宋朝建立后,海上丝绸之路迈向新的高峰,沿海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经济重心逐渐从中原向江南区域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封和南宋时期的杭州就相继成为帝国的行政中心。
而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帝国威胁,辽朝、金朝及蒙古纷至沓来,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帝国,蒙古甚至消灭宋朝,实现了少数民族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
元朝建立后,由于东北和蒙古高原陆续并入帝国版图,处于中原、东北及蒙古高原板块交界处的北京,理所当然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并在明清时期一道延续下来。
从数千年来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冲突的历史来看,我国政权北强南弱,守住北方则中原无忧,偏居南方则北疆不保。所以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都城必须定在北方,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而一旦定都北京,则帝国不再需要第二首都。明朝将南京作为副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元璋建都南京的缘故。
而无论帝国有无第二都城,地处中原的洛阳都失去了作为都城的可能性。
所以洛阳的没落从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是不可逆转的必然事件,平汉铁路的修建只是加速洛阳衰落的催化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