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军队是否能死战到底,不计战损率?
军队,死战,努尔哈赤古代军队是否能死战到底,不计战损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军队是否能死战到底,不计战损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有为国死士,这里举两个例子:
首先,在明末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白杆兵。
女中豪杰秦良玉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都督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两年后,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明军惨败,诸营皆溃。自此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
东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朝在全国范围内征精兵援辽。秦良玉闻调,立派其兄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率数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八旗兵,大战中杀八旗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此役使后金军闻白杆兵而色变!白杆兵除少量突围,其余全部战死沙场,无一人投降,只杀得浑河水变色,天地为之哭泣,在明末腐朽的官场和军事中,是一抹耀眼的亮色!
其次,就是戚家军,大家只知道戚家军在抗倭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抵蒙战场上使蒙古军无法越雷池一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戚家军在抗击后金军中可歌可泣地写下的最后浓重一笔!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家乡,终年60岁。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继续存在,先是抵抗蒙古军队,参与“万历三大征”,后又在抵抗后金军队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621年,明天启元年。当年3月,后金主帅努尔哈赤领军直逼沈阳。就在沈阳危在旦夕之际,两支援军星夜驰援。
这两支援军,一支就是前面所说的女将秦良玉派来的川军部队,一是以戚家军为主的浙军部队。
尽管川浙军团只用了一天就赶到了沈阳城不远的浑河边,但还是来晚了一步。沈阳仅仅守了一天就陷落敌手,沈阳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双双战死。
沈阳已救不了,仗不得不打。川浙军团就在浑河两岸,与精锐的八旗军展开决战。
从数量上说,八旗军远远高于川浙军团;从战斗力来说,八旗军正处于上升阶段,作战风格也是相当顽强。由此可见,这注定是一场硬碰硬的血战。
镇守浑河北岸的川军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先后击败了八旗军的正白旗和正黄旗,让努尔哈赤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候,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献计,称可以在沈阳城上发炮,袭击川军。
努尔哈赤采纳了李永芳的计策。随后,当川浙军团准备向八旗军发起新一轮进攻时,一阵猛烈的炮火落在他们头上。八旗军趁机进攻,打败了川军。
八旗军渡过浑河时,浙军的大口径佛郎机火炮、火铳、火箭、小口径虎蹲炮轮番开火,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遗憾的是,就在双方展开生死之战时,赶来救援的明朝军队却在离沈阳十几里的白塔铺一带止步不前,被努尔哈赤派军击败。而八旗军的援兵则源源不断地赶来。
努尔哈赤决心拿下此役,下了死命令,对川浙军团进行饱和攻击。双方血战到天色将晚,川浙军团渐渐陷入弹尽矢绝地步。川浙军团除了少数杀出重围,其余全军覆没。陈策、童仲癸、戚金、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以下120余名将领视死如归、悲壮殉国。八旗军虽然赢得了胜利,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上万人,为历来之最。
战后,明廷派人来抚慰劳军,问剩余的浙军有何请求。这些最后的戚家军流泪说:“我们不要赏赐,请把我们编入其他部队,与八旗军决一死战!”朝廷大员听了,不由竖起拇指,称赞他们有“国士之风”。
后来,他们被编入其他部队,参加了沈阳之战,全部战死沙场。曾经驰骋疆场数十年、所向无敌的戚家军,终成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损率只是一个平均数,不代表所有军队都严格按照战损率作战。
有些军队训练有素意志坚定,那他们就能忍受更高的战损率,比如戚家军,浑河之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直至全军覆没。
有些军队就是乌合之众,死几个人就能全军溃逃了,远远达不到战损率的标准。
所以,从单支军队来看,古代军队肯定能有死战到底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生产力不高,军队除了少数精锐的职业军人,大多数都是半耕半战的世袭军户或临时征招的农户。将士死战到底一般靠的是奖罚分明的严酷军纪,严密的组织性,长期训练和征战形成的人人相互监督,比如岳家军,戚家军,各个用命,是因为长期训练和征战,大家养成本能的战场反应,而且相互督战,临阵退缩和逃跑,抓住就是砍头。死战到底,大家命绑在一起,不仅生存机会更大,打赢了还有重赏。一般临时组成的军队,即使有严酷军纪,缺乏严密的组织性,生死关头大家夺命而逃,少数督战的军官也没办法,只能跟着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多好生厌死,忠义之士难得。故而为将者 要在控制士兵逃跑上下功夫,我知有几条。一阵型,密集的步兵方阵前排士兵回头都难,更别提逃跑了。二地形,背靠山泽想跑得会点什么,不如死战。三物质,征集光附近物质或去附近没有物质的地方,想跑会饿死。四敌人,对面是高机动且凶狠的敌人,跑也没用不如死战。五文化,乡邻一组,逃跑者,终身会受到耻笑。六生命危险,近代有督战队古有亲兵,逃跑者军法。七训练,队列训练等让士兵习惯服从和团体,不易崩溃。八老兵死士,善战者不逃。九保甲,逃兵无法回乡,切拖累妻子。十忠义,士愿死而不逃。
上一篇:《好想大声说爱你》和《直到世界尽头》两首歌你更喜欢哪一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