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荥阳为什么会有陕西人郑氏三公的雕像?
郑国,荥阳,陕西河南荥阳为什么会有陕西人郑氏三公的雕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应该问郑氏三公时代哪里有陕西?某些陕西人总拿收留河南人说事儿,如果那时真有陕西,可以这样说吗?郑氏三公感觉到陕西不太平的气息举国迁到河南,河南这片土地收留了他们。
如果题主哪天穿越了,可以去问问郑氏三公,你们是陕西人,不好好待在陕西,跑河南干嘛?看他们能听懂不?
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留,为何却没有如历史一般广阔的胸襟?
厚德载物,养育人民的是水土,狭隘之人何德何能以主人自居?
几千年历史,你就敢肯定,查族谱你的祖宗不是外迁而来,而是几千一直在那块土地繁衍生息的?
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感情是好事,但不要把土地想象的像人一样狭隘。因为有了人,土地才有了社会属性,土地不会问你从哪里来。
古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现在土地有归属也是国家的。地区名称及划分只是行政区属便于管理而已,不要让名称称谓,束缚了眼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周时,郑国是姬姓封国。郑桓公叫姬友,是周宣王同母弟,被封于棫林(在今陕西),国号“郑”,这是西周最后一个封国。周宣王死,周幽王继位。幽王即位第八年,任命郑桓公为司徒。幽王烽火戏诸侯,尽失人心。为将来计,郑桓公请教太史伯“怎么办”,太史伯建议他去东方,并适时剪灭掉虢国和郐(kuài)国。郑桓公很快将人财物转移到东方,借住在虢国领地京城。
利用大司马的职权,郑桓公释放了成周城中的殷商遗民,允许他们自由经商,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如制造弓弦的弦氏,制造照明用品的烛氏等都随桓公东迁。后来出现的弦高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等事件,就是这些殷商遗民对郑国的回报。在此基础上,郑桓公又用反间计灭了郐国。并开发了荥泽、圃田泽(今已消失)的滩涂和大片荒地,经济上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犬戎之乱”爆发,幽王被杀死,国都镐京被夷为平地。刚即位的周平王将原宗周之地交于秦襄公管理,自己则在诸侯兵保护下东迁洛邑。此为东周之开始。犬戎之乱中,郑桓公战死。桓公子掘突草草将父掩埋于华山脚下,便保护平王东迁。掘突袭父爵,继父职,仍为东周王室司徒。掘突即郑武公。王室东迁,晋国出兵护送,郑武公主动承担了搬移王室重器的任务。他发动在郑国故地的臣民,将王室钟鼎礼器运往洛邑(今洛阳)。而这些在陕西的郑国臣民也在京城定居下来。郑国原在棫林的封地被周平王指给了秦襄公,郑国因此有国无地。但因为郑桓公是勤王而死,郑武公佐平王东迁有功,平王允许郑武公在畿内(国都附近的地区)之地重建郑国。郑武公便以京城为最初的国都,建立了东方郑国。有了地盘后,郑武公厉兵秣马,彻底灭了郐国。时隔一年,又灭虢国。公元前765年郑武公将国都由京城南迁于溱洧(今新密境内)。周围的鄢、蔽、补等八个小国,也都臣服于郑。至此,郑国已据有了原东方十国的地盘。东至今开封,北至今新乡纳入了郑国版图。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其子寤生即位,即郑庄公。庄公仍袭父职,在周王室担任司徒。郑庄公继承祖、父之志,励精图治,把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初霸诸侯,得专征伐。郑国的发展壮大,不仅使各诸侯国惶惶不安,连周王室也感到了危机。周桓王想用虢公忌父取代郑庄公在王朝的卿士地位,郑庄公闻听此事,据理力争,周桓王自知理屈,信誓旦旦说“无之”。郑庄公不依不饶,结果,周王室与郑国互换人质。周天子与诸侯国郑国交换人质事件,使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后来,相继发生“周郑交恶”、“周郑交兵“事件,周王室地位一降再降。诸侯开始占据历史舞台的主角。关于郑庄公的故事很多,《春秋》和《左传》里都有详细介绍,如郑伯克段于鄢,黄泉相见等,感兴趣地可以去读读。这里不再赘述。今京城内有阴司涧沟,传为庄公母子相见处。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