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让你为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和吴京的《战狼》投票,你会选择哪个?
芳华,电影,自己的如果让你为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和吴京的《战狼》投票,你会选择哪个?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结合冯导在片中对于自己艺术创作和生活态度的解读,来聊一聊电影《芳华》透露出的导演个人印记。
在那个年代,文工团就像一个隔离外界疾苦的世外桃源,所有年轻人,都削尖脑袋想往里钻。
但是这些才子佳人们却在文工团里有着鲜明的区分,刘峰和林丁丁就属于家境一般、需要表现十分优异,才能被评为标兵、楷模的这一类。
这个70年代末的文工团集体和导演冯小刚年轻时生活的集体很类似,在纪录片《冯小刚2000年的一天》中,他坦然透露了自己的心声:
从小在大院里,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
心里没底,感觉整个人在社会中是很无助的。
这种无助也直接导致了冯小刚一直渴望用成绩证明自己,进入电影圈之后更是这样。
初入行时,冯小刚属于半路出家,当时的中国拍电影是要专业科班毕业持证上岗的,很显然他“不够格”。
多亏了韩三平力排众议,才让冯小刚正式进入导演行业。
▲冯小刚在2000年电影座谈会上发言
从小跟随父母浸淫在电影圈里的孩子,显然起点较高——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圈内文化、享受优渥的家庭背景,来自父母的帮助往往让他们的事业之路事半功倍。
而出生于普通市民家庭的冯小刚,心气很大,他想要用电影证明自己,用电影讲述自己经历的集体生活和个人命运。
▲ 冯小刚对于自己40岁前所获成功的自我评价
于是,我们看到了力求表现个人与集体之间博弈的电影《集结号》。
看到了拼尽半生为47名被集体抛弃的战友寻找身份、几近丧失了自我的谷子地。
也看到了个人几乎无力与集体博弈的电影《芳华》里:
刘峰被戴上“活雷锋”的高帽,这是集体在神化个人;
一次“触摸事件”让刘峰被控“强暴”——仅仅是因为树榜样学雷锋的年代,“活雷锋”拥有人的七情六欲是“不被人理解的”,这是集体在绑架个人。
电影尾声,文工团解散,一代人的青春永远留在被文工团集体赋予的专属记忆里。
冯小刚电影中对于集体的刻画之所以精准,正是因为集体生活已经根植于他的一生中。
而他的成功,或许跟他能清楚地探知自己的来路和准确把握每一段时光里的情绪有关,正如他在纪录片《冯小刚2000年的某一天》中所说:
每个人生存在这世上,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在纪录片《冯小刚2000年的某一天》里,他还谈到了这么一个话题:
人要是老了,最恐惧的是什么?
他自己的答案是:不被大家所需要了,变成了一个闲在家的人。
所幸他还没老,正在被家庭、观众需要:
妻子徐帆需要他支持自己的艺术创作;
观众也需要一个电影工作者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而他自己,还有一个又一个斑斓的梦,要去实现。
虽然“电影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被一些电影工作者所不屑的,但是在冯小刚看来,他日渐看涨的身价都是源自于观众对自己的认同。
同时,他还解嘲自己的电影是满足不同人的“低级趣味”,包括电影投资商、外国评委、观众,等等。
▲ 冯小刚在2000年电影座谈会上发言
半路出家的冯小刚,从第一部电影《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就一直在协调各个投资方的关系。
他要满足庙堂文化的需要,满足观众的需要,满足投资方的需要,剩下的才是满足自己的一点需要。而原则基本是:
自己的需要能满足就满足,满足不了就算。
他说:
老百姓的孩子会撒谎,因为个人承担不起表达了真实看法之后所产生的恶果;
这就注定了要谨小慎微为人行事,处处换位思考。
▲ 上图中人物:2000年冯小刚工作室制作主任 陆国强
图为冯小刚在工作室召开《一声叹息》剪辑工作会
冯小刚解析自己的待人接物方式为“被主动和被动裹挟”,一方面主动朝着内心初衷出发,一方面又要被动取悦别人。
而这一点,也能在电影《芳华》中看到踪迹——尽管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但是它的叙事策略却迎合了不同群体的不同观影口味:
大学生能从《芳华》里看到青春洋溢和情爱纠葛;
喜欢战争历史的也能看到一场似乎要被人们遗忘的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年过六旬的也能从电影里找到那段特殊时期的回忆和想象。
兼顾方方面面观众的观影诉求,或许可以说是冯小刚用来“取悦观众”的手法了。
然而电影里有没有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呢?
毫无疑问是有的,或许就是那集体和个人的冲突,或许还是那一去不复回的青春年代。
冯小刚对电影情节的处理并没有严歌苓小说中的情节那么残酷:
林丁丁嫁入颇有背景的家庭却因不学无术被嫌弃的结局被抹去了;
萧穗子参与批斗刘峰的情节被抹去了;
郝淑雯耍阴暗手段夺爱的情节被抹去了……
既然原著中的阴暗面都被抹去了,那电影里还留下什么呢?
那就是冯导对于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生活时代的柔情,是加了怀旧滤镜的冯氏电影。
冯小刚只是选取了严歌苓小说中的若干人设和情节,然后用情怀包裹,把整个时代的故事变成了自己的一段独家记忆。
这种处理方式无疑削弱了《芳华》的批判性,那是好还是坏呢?导演与“哈姆雷特们”肯定自有评判!
不过至少,他这次应该没有纪录片《冯小刚2000年的某一天》里所说的那句“自己的需要满足不了就算”的遗憾了吧!
17年前,他在《冯小刚2000年的某一天》中如是说道:
我就是现在死了也不冤;
但是如果老天爷说——小子,我再让你多活几年
我肯定会告诉老天爷说——老爷子,您等着,还有大彩儿呢!
上一篇:个人如何加盟锤子科技开专卖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