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的竹简很不值钱么,《国家宝藏》里撒贝宁的竹简看上去多得用不完?
竹简,竹片,文字古代的竹简很不值钱么,《国家宝藏》里撒贝宁的竹简看上去多得用不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竹简比甲骨更易腐朽,在自然环境中,难保百年不朽。你家有上百年的竹制品么?文字又是毛笔写的,不是刻划的,更易模糊隐退。清华大学买的2000枚,因处理不当,已看不清文字了。竹简既是文本记载的书籍,又是历史遗留物。你说竹简值不值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哦,知道‘学富五车’指的是什么吗?就是这东东……竹片,用绳子穿了,卷起来,叫‘一卷’,写上文字就叫‘竹简’。韩愈有篇俏皮文字《毛颖传》,读者可从其中晓得,毛笔源于秦代。在竹片上写字,写错了得用小刀刮去,所以古代又将官府‘文书’称为‘刀笔吏’。鉴于书写、阅读、移动都不太方便,才形成了言简意赅之‘文言’。‘要留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写在竹简上的历史哦。当然,自汉代蔡伦发明了纸,随着纸张使用的普及,竹简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代,除了竹简之外,还有木椟、帛书,其中,帛书的载体是丝织品,而木椟的载体是木片,其获取成本都比竹片高得多且不如竹片耐保存。回到开头,试想哈,若能学得五车竹简之学问,必成大学问家;若只能学得五车现代汉语之书籍,能否成个什么都很难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竹简
一种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
制作过程
是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
中国产竹子区域
四川、重庆和陕南一带。那边山地竹林比较多。所以竹子相对于来说比较充足
阿柒说
竹子的产量就代表了竹子不可能大部分人使用。所以读书在古代是富贵人家才有的权利。到东汉时,蔡伦发明了用多种植物纤维和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制成植物纤维纸,这种纸适于书写,经过不断改进,成为后来主要的书写材料。 人们也渐渐使用了纸张代替了其他物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竹简不值钱,但是很重很占地方,所以后来又发明了纸。所谓的值钱,是写上了字又保存了两千多年才价值连城的,如上所述,竹简很重很占地方,所以要求写在上面的字必须简练,而且是很重要的记述。而一旦重见天日,则将改写历史。而竹简不易保存,能传下来的只有从古墓出土的,而存下来的还必须是在古墓里隔绝空气、水、光照的情况下,还没被盗墓者毁掉的。是不是很不容易?
上一篇:肾结石可以通过食物“排石”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