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羽绒服能够在冬天保暖的原理是什么?
羽绒服,热量,保暖羽绒服能够在冬天保暖的原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羽绒服能够在冬天保暖的原理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些,两者都是有个共同点,要么是纤维紧密,要么是绒朵紧密,可以让身体自身散发出的热量大量的保存住,羽绒有吸收和储存热量的特性,所以能让人感到暖和。棉的话有着让热量尽量不外露的特性。所以刚刚穿上羽绒服或是棉被的时候会感觉的有点冰凉的,过一会就会越来越暖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靠减少身体热量流失来保暖
一般来说,人的体内温度为37℃,皮肤温度为33℃,较体温少4℃,这4℃的温差使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向皮肤传送,在皮肤上经过辐射、蒸发和对流等形式将热量传送到外部环境。因此,环境温度在33℃左右时,人体会感到舒适。如果环境温度过低,皮肤散失热量过快,人就会感到寒冷。这里的环境温度,指的是身体皮肤所接触的环境温度,而不是大气中的气温。
我们知道,服装是人类保暖的重要工具,但服装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在外部气温很低时,体表热量会加速向大气中扩散,这时候就需要穿上更厚的衣服减少、阻碍这种热量的流动。在穿着较厚,衣物也合身的情况下,热量的散发以传导为主,这就要求所穿衣物的热传导性要低,而羽绒服具备了热传导性低的特点。这是由羽绒的特殊结构决定的。
羽绒的特殊结构决定了羽绒服良好的保暖性能
羽绒是朵状的结构,类似于蒲公英的种子。每一朵羽绒由绒核和羽丝组成,由绒核中放射出许多微细而纤长的羽丝。羽绒的每根羽丝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的鳞片叠加而成。每个鳞片都是中空的,这些微小的孔隙,饱含着大量的静止空气。由于空气的传导系数最低(空气导热系数0.024w/mk。相比之下,水为0.54、皮革为0.18-0.19、亚麻布为0.09、丝为0.04-0.05),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冷热空气不能对流,这就是羽绒保暖的奥秘所在。
同样保暖效果的服装中羽绒服会更轻更舒适
如果不考虑各种织物纤维间导热性的差异(实际上差异很小),那么羽绒服与同样厚度的普通内衣织物相比,其导热性低0.2-0.5,也就是保暖性高1-4倍。一般来说,制品填充料的密度越高,通过填充料纤维传导而失去的热量也越多。高含绒量的羽绒具有较高的蓬松度,其含有的不流动空气越多,保暖性能也就越好。同时,填充高蓬松度羽绒的羽绒服在同样的厚度下密度较小,使制品在得到同样保暖性的情况下,使用较少的填充料,起到降低制品的重量的作用。这也是羽绒制品具有“轻、软、暖”等特点的原因。
羽绒服充绒量并非越高越好
含绒量越高的羽绒,其蓬松度一般来说越高,也就是说保暖性越好。但羽绒制品的填充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含绒量一定的羽绒,填充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在面料的牵制压迫下,其厚度不再增加或者增加得很少,而密度却增加了。前面已经提及,填充料的密度越大,通过填充料纤维传导而损失的热量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制品的保暖性没有随填充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而是增加得较小。因此确定合适的充绒量可以达到少充绒而得到同样的保暖效果的目的。
穿着更贴合的羽绒服保暖效果更佳
除了羽绒服装本身的标准外,与穿着者是否贴合也是影响羽绒服保暖性能的条件之一。在穿着羽绒服时,应使人体与羽绒服有一个合适的距离,也就是羽绒制品要合身或贴身。羽绒服的尺寸要合适,尺寸太大,衣服与身体间的空隙太大,会导致空气流动较多而使热量通过对流散失;尺寸太小,一方面让人有过紧不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又使衣服与人体的间隙及羽绒制品填充料中的间隙过小,而增加传导散热,降低保暖性能。
总的来说,羽绒服独特的“轻、暖”的特点是其它防寒服不能比拟的,为了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含绒量和充绒量最佳,与穿着者最贴身的羽绒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