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口疮,口舌,局部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外治法 可外用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药物,如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西瓜霜喷雾剂 等,取适量,掺搽于患处,或吹于患处,每日3~4次。
3.中成药
(1) 复方大青叶合剂 每次10~15ml,每日2~3次,儿童用量酌减。适用于外感邪热证。
(2)西瓜霜含化片 每次1片,每日6~8次,含化。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3)新雪丹 冲服,每次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一次半瓶,每日3次,5岁以下每次1/ 3瓶,每日3次。片剂每次2片,每日3次;5岁以上每次1.5片,每日3次。5岁以下每次1片,1 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4)牛黄解毒片 每次2片,每日2~3次。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5)牛黄清胃丸 每次1~2丸,每日2次。适用于口疮伴有大便秘结、口干口渴者。孕妇忌 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6)六神丸 将药放在舌心中间噙化后,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1岁小儿每次 1粒,2岁每次2粒,3岁每次3~4粒,4~8岁每次5~6粒,9~15岁每次8~9粒,成人每次10 粒。本品含剧毒药,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忌食辛辣食物。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4.针剂
(1)穿琥灵注射液 每次400~8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稀释后滴 注。适用于外感邪热证。
(2)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每日1次,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 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口疮伴有发热、恶寒者。
(3)清开灵注射液 每次20~40ml,稀释于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每日1 次。适用于心脾积热证。
5.针灸
治则: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取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如少商、合谷、尺泽、陷谷、关冲。发热恶寒者配外 关、曲池。
手法: 毫针刺用泻法。
6.秘方验方
(1)霜后茄子1个,晾干,研细末,以蜂蜜调和于患处,每日数次。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用 于实火口疮。
(2) 白矾6,冰片1,蚕茧1个。白矾研细末,装入茧内焙焦存性,再加入冰片同研细末。吹 于口疮处,每日3次。有清热防腐作用,用于实火口疮。
【辨证论治】
(一) 治疗原则
热毒口疮病位在心脾肺胃,病性以热毒实邪为主,本着“热者寒之”、“实者泻之”” 之原则, 采用清热解毒为大法。
(二) 辨证治疗
1.心脾积热
证候: 口疮三五不等,灼热疼痛,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周围鲜红微肿,心烦失眠,口渴口臭, 大便干少,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滑数。常因酒食燥热、七情刺激而诱发加重。
治法: 清泻心脾,利湿导热。
方药: 可用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出入。药用防风、藿香、栀 子、石膏、甘草、生地、木通、竹叶。泻黄散善泻脾胃伏火。用石膏、栀子以清脾热,藿香醒脾辟 秽,防风升发伏火,宗“火郁发之”之意;导赤散善泻心火,用生地、木通、竹叶以清心凉血,导 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二方合用,共奏清泻心脾积热之效。
热甚者,可酌加黄芩、黄连、玄参之属,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如心脾积热伤阴,更兼湿热, 口疮表面黄白粘腻之分泌物多,疮周红肿,烦躁口干,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者,可用甘露 饮化裁。方以二冬、生地等清心脾而养阴;黄芩、茵陈清热利湿。疮周紫红或疮深火甚者,可加黄 连、犀角。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元明粉通腑泄热。
2.外感邪热
证候: 口疮起病较急,数量较多,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色分泌物,疮周红肿或有水泡,常伴 有发热头痛,咽喉痹痛,咳嗽,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药用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芦根、竹叶、生甘草、荆芥 穗、淡豆豉。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清宣,透泄救邪,清热解毒为主药;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 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辅药;桔梗、甘草清热解毒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 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本方可加黄芩、栀子、人中白,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口疮周围浮肿起水泡者,可加苡仁、滑 石、木通以化湿清热,大便秘结者,酌加芒硝、大黄通便泻火解毒。
(三) 权变法
热毒口疮以口舌点状溃烂,具凹、黄、红、痛等症状为特征,热毒为病机关键所在。治疗宜内 外结合为佳,其中心脾积热者,内治宜清泻心脾之火,可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外治可用珠黄散、锡 类散外掺,或银花薄荷煎水漱口;外感邪热,宜疏风清热、解毒祛邪,宜用银翘散加减,并结合外 治法综合治疗。
治疗口疮应重视清热解毒药、凉血化瘀药、清热利湿药的使用。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紫花地 丁、野菊花、板蓝根、银花、连翘、人中白等,尤其人中白一药,具清热、凉血消瘀、降火解毒于 一体,治热毒口疮效果明显,为近代医家常用之药; 口疮局部见有红斑充血,系血热之征,故应用 清热凉血药,如生地、丹皮、紫草、赤芍等。病久痰结增厚则加活血化瘀、理气散结的药物,如丹 参、红花、川芎、连翘等; 口疮患者局部每见渗出水肿、舌苔滑腻,系湿热互结所致,应加重清热 利湿药的应用,如知母、黄柏、苍术、车前子、泽泻、滑石、苡仁、木通等。如热象不著,湿重于 热,则可用芳香类化湿药物,如藿香、蔻仁、苏梗、佩兰、泽兰等。
若平素体虚,口疮久治不愈者,宜用黄芪补气托毒,并用诃子、乌梅肉、五味子、白术、鸡内 金、乳香、没药、白芍等收敛生肌,促进愈合。
【调护】
1.选用适当中药煎剂频漱口,可以排除疮面污物并有治疗作用。
2.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粗硬食品,宜半流或素半流饮食,戒吃辛辣燥热食品。
3.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或熬夜。
【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
(1)勤漱口 早晨起床后、餐后、睡前要漱口,以去除食物碎屑和口腔污物,保持口腔的清 洁,可以减少口疮的发生。
(2) 常叩齿 叩齿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增加,辅助消化,可以减少脾胃运化失常所酿成的脾火。 局部运动增多,促进气血流畅,亦可增进局部的抵抗力,减少口疮的发生。
(3)细咀嚼 进食时要充分咀嚼食物,使之变成碎粒,再吞咽下去,可以避免粗硬难化形成食 滞,酿成脾胃湿热,导致口疮,并注意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唇舌,防止咬伤溃烂成疮。
2.调节饮食 饮食有节,饥饱适宜,去除不良嗜好,勿暴饮暴食,避免烟酒及辛辣煎炒之品。
3.加强锻炼 注意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可以防止心脾积 热或阴虚内热的形成。
【医案精选】
(一) 颜正华 ( 《中医古今医案精粹选评》)
毕某,女,55岁,退休职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