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口疮,口舌,局部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做口疮好的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口疮如何快速治疗?
口疮通常采取局部对症治疗及全身治疗。
口疮即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口疮,是—种反复发作、有自限性的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溃疡部位灼痛难忍,主要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局部治疗主要是对症,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缩短溃疡期。常用药物有:0.1%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苯佐卡因凝胶止痛,生长因子类凝胶促愈,曲安奈德软膏及其他激素类制剂抑制炎症反应,贴膜类制剂保护溃疡创面等。
复发性口腔溃疡全身用药主要是治本,减少溃疡发作频率,延长间歇期。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中药。
生活起居调理对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患者饮食宜清淡均衡,保证睡眠充足,保持乐观情绪。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口腔科 主任医师 李佳瑜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热毒口疮”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热毒口疮是因心脾素有积热,复感风热邪毒,而引起的以口颊、舌、上腭、齿龈等处发生疮疡 或溃烂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口疮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说: “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根据发生部位、局部症状及发生时间的不同,本病又有口舌疮、口疡、 口疳、口破等不同名称。
【临床病象】
急性发作的口颊、舌、上腭、齿龈等处粘膜发红,发生成簇小水泡,继则形成浅表溃疡。局部 疼痛,饮食或说话时疼痛加剧,影响饮食。
【病位】
口疮病变虽表现在口腔内粘膜,实是脾、胃、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隋·巢元方《诸 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 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 “附录” 载: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
【病性与病情】
本病多以热毒实邪为主,经治疗可迅速痊愈,不留疤痕,一般预后良好。但如调治不当,多延 久不愈,或此伏彼起,反复发作。恶化时,口疮数目增多,几个至十几个,疼痛剧烈,甚至伴发热 等全身症状。有日久不愈者,可逐渐扩大变深,如花生米大,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口舌》所 描述的“舌上病疮,久蠲成穴”,愈后可留下疤痕。
【发病季节】
本病四时皆有,但以节假日多见,与节假日人们饮食容易失节有关。
【病因病机】
热毒口疮的发生,是脾、胃、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基本病因不离一“火”字,正如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所说:“总之,人之口中破者,皆由于火。”
(一) 心脾积热
舌为心之苗窍,诸痛疡疮,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脾脉夹舌本,散舌下。故口疮之患,与心 脾关系密切。暴饮暴食,过食肥甘辛辣、煎炒炙煿、嗜酒等损伤脾胃,内蕴化热;或思虑过度,郁 怒忧伤等化火,致使心脾积热,热毒上炎而成本证。正如《圣济总录·口齿门》所说: “口疮者,心 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二) 外感邪热
口腔乃脾胃之门户,外邪入侵,肺胃邪热上蒸,势必导致口舌生疮。如《寿世保元·口舌》说: “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诸病源候论·伤寒口内生疮候》中亦指出伤寒病人可以口 内生疮。叶天士《温热论》提到“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 连、金汁。”均指此类证候而言。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牙齿属肾,任督等经脉 均上络口腔唇舌,因此口疮虽生在口腔,实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饮食 不节,七情失调,可致心脾积热上炎。外感风寒热邪入里化火,热毒气盛,熏蒸于上。皆可使口舌 肉腐而成疮疡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口疮的诊断,主要靠局部望诊,凡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者,即可诊为口疮。此 证多发于唇内侧,其次是舌尖、舌缘、舌腹、两颊、舌底、上腭等部位,通常每次只出现一个或几 个,初起为细小的红点,局部灼热,随后红点逐渐扩大并溃烂,形成黄豆大小的有凹、黄、红、痛 四个特征的溃烂点。凹指溃烂点凹陷,浅者较轻,深者较重。黄指溃烂处覆盖黄色或黄白色的分泌 物。红指口疮局部红肿及口腔周围有红晕微肿,其色越红,其热越盛,淡红或淡白属虚寒,越是淡 白,越虚寒。痛指口疮灼热疼痛,咀嚼进食时更为明显,甚至连说话亦困难。
(二) 鉴别诊断
1.口糜 口糜是口舌片状糜烂,而口疮是口舌点状溃烂。
2.舌岩 舌岩多发于舌的两侧或舌尖的下面,初期肿物如豆、坚硬,渐大如菌故又称舌菌。 头大蒂小,色红或紫,甚痛,不久溃破隆起如鸡冠,触之易出血,有恶臭,局部有渗液,一般难 治。其突起、坚硬、紫红与口疮的凹陷、柔软、黄红自不相同。
3.狐病 狐病虽亦有口疮,但更兼有眼病、皮肤二阴疮疡、默默欲眠、卧起不安、状如 伤寒等复杂症状。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说: “伤寒狐, 虫蚀其脏则上唇生 疮,虫蚀其肛则下唇生疮,是脏腑之病,未尝不应之口。凡口疮者,皆病之标也,治病当求其本 焉。” 临床应予注意。
4.鹅口疮 又名雪口,多见于婴幼儿。口腔粘膜上生众多的白色点状突起,不久即相互吻合, “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迭迭肿起”。患处表面呈丝绒状假膜,擦去后迅速复长假膜。疼痛不 甚或无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这与口疮自是不同。
【急救处理】
1.漱口法 用绿茶适量浓煎含漱,每日10余次。或用生甘草、竹叶、绿豆衣、银花各适量, 煎汤漱口,每日数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