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战国时楚国不向南的大块空白地扩张?
楚国,秦国,中原为何战国时楚国不向南的大块空白地扩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占领南方后没有太大利用价值
战国时期南方基本是不毛之地。大家都知道“五胡乱华”后汉人才开始大量的南迁的,那时才是南方的第一次大开发。就算是在三国时期,吴国经营东南多年,但土地开发也是有限的,更何况战国时期的楚国呢?即使扩展到了南方,那里的土地也是需要再开发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开发现有土地。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评论。如果喜欢历史和书法欢迎关注我——听涛轩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应为打不过北边邻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楚国以前的疆界,东边没有越过大别山,后来不断的扩张,先后灭了许多诸侯国,到了战国后期,东边到了东海,北部甚至越过淮河,占领了徐州颖川一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楚国不是在向北扩张,就是在向北方扩张的准备中,楚国念念不忘的就是中原称霸。
吴国(约今江苏)是楚国灭的,宋国(约今河南商丘附近)被三国(齐、魏、楚)联合灭的,鲁国(约今山东南部)是楚国灭的,楚国的势力已经北抵齐、晋的边界了,但是战国时期,其他六霸都不是省油的灯,晋楚争霸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史,直到\"弭兵之会\",晋楚罢兵,到了战国时期,五国伐齐,结果兵败,楚国终于安分了,到了战国后期,楚国被秦国按在地上揍,楚国也就没有精力再去争霸中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时期的楚国之所以不向北方进一步扩张是因为它们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战国后期的战国七雄中虽然楚国的地方最大,但是国力却不强,在面对北方的其他国家对手时,总是输多赢少,因为楚国基本没有经历过社会变革和军事改革,是统治的本质还是传统楚国贵族统治下的等级社会。大部分楚国的国人依旧过着耕田交租的日子,还要受到地主和贵族们的盘剥,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无变化。这也就导致了楚国的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无重大变化,而北方的其他国家却在变革,其中最强大的秦国更是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而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在楚国与秦国的作战中就能够看的出来,经历过军事变革的秦军战斗力大大增强,而楚军则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实力自然就弱,所以在与秦军的战斗中都是输多胜少。这就使得楚国向北方扩张的想法给制止住了,在当时那样的时代里,军事力量是很重要的考量,楚国军事实力实际并不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楚国在战国的情况
在公元前329年时最后一位有志变革的楚怀王即位,他上位伊始开始重用屈原等有能力的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但是因为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使得楚国的贵族一致性的反对。时间长了,楚怀王遂意兴阑珊,他的变法宣告失败。
此时的秦国开始驻军强大并开始东征,在韩、魏两国屈服后,秦、齐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正值齐、楚关系真好的时候 ,此时的秦惠文王很忧虑,他的手下大臣张仪自告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条件,要楚怀王“闭关绝齐” ,没想到楚王中计了,等两国绝交后,张仪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见受到欺诈,恼怒至极,举兵伐秦,结果惨败,楚军的实力大减,其国力开始逐步衰弱。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结果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亡。
之后到了秦王政时期,他知道楚将项燕擅战,于是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战败。然后又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再次与楚军大战,在相持一年,公元前223年,大败楚军,楚国灭亡。
战国时期楚国发展的方向
战国时期在楚国向北发展出现问题之后,他们开始考虑想东扩张和发展,因为东部地区有着广大的平原和江湖河泊,这样的条件也有利于楚军的运输调动,为此楚军出动大批部队东征,他们在当时遇到了在江淮之地崛起的吴、越两国,最终不可避免的发生战争。
通过多年的向东扩张和发动战争,最终战胜了吴、越两国并吞并了这两国原有的地域,同时向南扩张,楚军和当时南方强大的百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战争,在楚军的大力攻击下,最后百越各族也宣告投降,归降了楚国,这使得楚国在南方的领土进一步扩大,但是当时的百越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并不适宜发展经济,人口也少,城池也少,这使得楚军的胜利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好处。
综上所述,在战国时期,之所以楚国向北进攻的想法会改变是因为北方有着更为强大的军事存在,它最后只能向东和向南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