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造城”or “造车”,哪个才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腾讯,人工智能,阿里“造城”or “造车”,哪个才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造城”or “造车”,哪个才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问题补充: 昨天科技部公布了四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BAT中阿里“造城”(城市大脑)、百度“造车”(无人车),到底哪个更厉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提到了“造城”、“造车”,那也不能少了腾讯,这次腾讯凭借医疗影像入选国家AI计划。一如外媒评价BAT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遥遥领先,百度则因自己一连串的乌龙球而远远落后。中国最受尊敬的商业顾问之一更是直言,五年以后很可能就没百度什么事了。另外看AI技术本身,城市大脑作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无人车的AI技术达不到这个高度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造城”和“造车”,其实是阿里和百度的较量。百度现在全面进击AI领域,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世界大会发布了AI音箱和各种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未来一年无人车量产计划。但是你认为落后的百度凭借1699元的音箱就能够逆袭吗?众所周知,阿里巴巴已经在诸多场景取得人工智能的应用了,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城市大脑作为智能系统已经实现了对杭州交通的改善,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差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提到“造车”,就不得不提百度现在被国内外媒体唱衰的事实了,知名媒体人冀勇庆撰文直言百度败于落后的管理水平。在百度世界大会上也可以看到保养年轻的Robin都比百度的技术更亮眼,一家公司已经在靠老板颜值撑场面,很多东西不言而喻。一如无人车技术至今没有亮点出来,有些鸡肋的嫌疑。而城市大脑作为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已经切实地改善了试验区杭州的交通,二者对比,很明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根据BAT三家的人工智能布局,画了如下一张图,颇有点意思。
从2016年谷歌的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就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AI浪潮。现在AI像水和电一样,正在“入侵”人类生活方方面面,逐渐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三巨头的BAT,也纷纷默契的发力人工智能。
众所周知,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布局最早,阿里紧随其后,而腾讯是最后一个入场的。有一种观点说,百度是一骑绝尘的实用主义者,阿里是浪漫洒脱的重商主义者,而腾讯则是尚处起步的蹒跚学步者。那么事实如何呢?
我的观点认为:
百度:积极寻找应用场景落地
在AI市场上,百度本来是有先发优势的。早在2013年,百度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室(IDL等),后来还有吴恩达、余凯等硅谷顶尖AI人才流入,百度AI事业可谓兵强马壮。
但是随后,吴恩达等AI主力人才的流失对百度AI而言可谓是重创,加上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晚于AT,百度的创收和营收和估值增速远不如AT。
2017年陆奇的入职可以说是分水岭,百度开始全力“押注”AI,实施“All In AI”战略。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先技术后场景”的“学院派”思路改变了,百度开始聚焦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的商业化。除了用AI拉动旧业务(如信息流)的增长,还将AI用于金融领域,并且还部署了DuerOS、阿波罗计划,聚焦汽车、家居等场景,形成新的远景型业务。
阿里:场景落地后来居上
三国图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阿里AI版图竟然这么大。
其实,以电商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在AI的布局上确实没有百度那么高调,但其实阿里巴巴很早就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电商、物流等零售服务业务体系内。
以今年创下1682亿纪录的天猫双十一为例,每秒8000张海报的AI设计师“鲁班”,智能客服“阿里小蜜”,机房巡逻员“天巡”等,据称都是阿里巴巴今年的机器智能新物种,促成了2017年“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
除了支撑体系内的零售业务,近几年,阿里巴巴陆续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业AI”方案。
如果说百度还是“远景”型AI,以据称阿里的AI已经富有成效。以ET城市大脑为例,在杭州,它不仅能将拥挤路段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5.3%,在萧山地区还对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实现优先调度,到达现场的时间节省一半。值得一提的是,ET城市大脑作为首批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的队员的成员,相比百度的阿波罗、腾讯的医疗影像,是唯一一个落地且见到成效的解决方案。
同为ET大脑家族成员的工业大脑、医疗大脑、环境大脑以及在北京峰会上发布的ET金融大脑和ET航空大脑也都有了各自的落地案例。
阿里巴巴的AI,虽然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是行业落地最多,跑的也相对最快。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提出了“人工智能泡沫过后,未来是产业AI”的概念。他说,“过去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引发经济和社会变革,AI也不例外。未来AI要深入各行各业,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引领真正的产业革命。”
显而易见,阿里的人工智能注重的是赋能行业。
然而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宣布启动“NASA计划”,要在未来20年为服务20亿人储备核心科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