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鸦片战争时,大清的皇帝是康熙或者是皇太极,那么清朝统治者还会思想落后吗?
康熙,鸦片战争,太极如果鸦片战争时,大清的皇帝是康熙或者是皇太极,那么清朝统治者还会思想落后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鸦片战争时,大清的皇帝是康熙或者是皇太极,那么清朝统治者还会思想落后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肯定的说,把努尔哈赤放到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者也逃脱不了思想落后、贫穷挨打的境地。原因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守一个腐朽不堪的江山难上加难。努尔哈赤、康熙和皇太极处在清王朝初创时期,形势和条件,目标和任务,使他们成了开辟清王朝的英雄,这个机会不是谁都能遇到和抓住的,正象鸦片战争他们就不能遇到一样,与其说他们是英雄,不如说他们是时代的宠儿,是乱世给了他们成为英雄的机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英雄豪杰比比皆是,但化腐朽为神奇、力挽狂澜的英雄几乎没有,同样,康熙、皇太极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即是把他们放到鸦片战争时期,他们也难以改变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康熙或者皇太极身处鸦片战争,与英人展开国家之战,我敢打保票,是大清赢,而英军输。
有一派观点认为历史是英雄写就,百姓只是跟从。的确,在某种情况下,英雄是旗帜,是历史大势的导火索,旗帜向哪个方面引导,历史在哪个方向爆发,是由英雄说了算。
首先说说皇太极,他自幼骑射娴熟,勇武过人,而且谋略超群。是他奠定了攻陷和颠覆大明的基础和态势。在他上位初期,后金面对的大明边境铁骑凶猛异常,辽东十数座城池固若金汤,而西有蒙古诸部族虎视眈眈,东有朝鲜倚仗明朝桀骜不驯,后金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总之,局势岌岌可危,且看皇太极是如何破局的?
首先他向努尔哈赤提议并亲自实施巧计,攻陷了阻挡后金入关的要塞抚顺,后又与明军、女真叶赫部和朝鲜王朝的联合大军,大战于萨尔浒,结果屡出奇兵,以少胜多,赢得了明清实力关系对比的关键一战萨尔浒大捷。接着他清剿蒙古察哈尔部,使得蒙古全境归服,又进兵朝鲜,迫使朝鲜王李倧跪地归服,变明朝的藩属为后金的附庸。就这样他把蒙古、朝鲜两个后顾之忧全都解决了。
他最后一个心腹之患是“天纵奇人”袁崇焕,即使英武如他皇太极,也屡败袁的军下。但他另辟蹊径,巧施反间计,最终把汉人最后的一个救星袁督师给灭了。
皇太极够厉害吧?假使他面对懿律统帅的英军又会怎么样?
再说说康熙,他平生大事是,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大败沙俄侵略军……康熙在青年时所面临的危局实际上远远大于道光所面临的英军入侵。康熙皇帝继位不久,明朝叛将吴三桂就在云南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随后湖南、广西、江西、广东、贵州、福建、甘肃、陕西,等八九个省的将军、提督、巡抚,也随之扯旗反清,大半个中国都反了,局势极为凶险,清帝国的存亡就在一线间,康熙当时才17岁。
面对危局,康熙并不惊慌,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有拉有打,分化瓦解。对吴三桂他坚决打击,毫不留情,而对其他各省则以招抚为主,兼施以武威。同时他用汉军打汉军,让满族精兵能够养精蓄锐。就这样,各省叛军纷纷投降,就剩吴三桂困守湖南一隅,忧愤成疾而死,三藩平定。
还有,擒鳌拜,平定准噶尔等,都是奇巧用兵之策,反映了康熙其人之智慧。
有人可能会说,清朝皇帝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其实康熙外战也行,曾两次在雅克萨大败沙皇俄军,保卫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
俄军之凶悍,其实不在英军之下,如此对比,康熙对战英军又如何?
我们再看看道光又是如何面对强敌的。在鸦片战争前后,他犯有三错:
首先,他对世界和西方一无所知,当鸦片战争已经打响,被俘虏的英国兵被押解到北京,道光皇帝还迷惑不解地问道:“英吉利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英吉利与新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该女主(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这样可笑的问题……这些在康熙年间早已是常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了解和喜爱,以及认真研究的态度,是道光远远不能比的,这一点他比先皇就输了一大程,还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沉酣不醒。
因为不了解,所以没能审视度势,以全国之国力,肃南省之鸦毒。他以为鸦片贩输,只是黑心商人的个人行为,而没想到这是英国为了挽回贸易逆差的一个国策,其背后有政治军事的鼎力襄助。因此,他指派林则徐以一人之力去翦除鸦片,而没有在全国,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他着急地杜绝鸦片,而不想“轻挑战衅”,他不知道帝国时代的西方,商业文明后面必然伴有军事武力的,这就是他,以及整个清王朝官僚知识阶层不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个大败笔。
其二,他既有个人性格的弱点,又有谋略上的不足,起初只一厢情愿想以和平方法解决鸦片问题,战端即起,又犹豫不决,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当稍有胜利,即信心暴棚,而战局不利,又责咎下属,怒形于色,结果让林则徐等干臣,不知上意,处处掣肘,无从下手,战法呆板。
其三是武备之孱弱。鸦片战争之败,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也是很大原因。林则徐在流放伊犁的途中曾给友人写信,道出不为人知的心声:“敌人的大炮射程远达十里内外,我方炮弹打不到他们,他们已经先打到我方,这是武器不如人之处;敌人放炮如放连排枪,可连续不断,而我方则是放一炮后再装填一发,辗转费时,这是技术不如人处。敌方胜过我方,就是武器精良,技术精湛……因此要战胜敌人,第一要务就是拥有他们那样厉害的炮。舍此而外,即使岳韩在世,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林则徐的说法似乎能够给道光皇帝以及自己开脱,实际以落后武器战胜先进武器在清帝之中也是有先例的,当后金与大明在辽东对峙的时候,明朝军队的武器绝对比刚走出氏族社会的后金要高出一代甚至两代,那时明军已经有葡萄牙的红衣大炮,以及各种火枪,而后金只是“长矛大刀”。明朝的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其后在宁锦之战中,皇太极率领大军围锦州,攻宁远。明军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即使面对这样的劣势,皇太极仍不屈不挠,他以安抚重赏汉人的策略,招纳汉人叛将,汲取汉人统军理政之优长,特别是武器制造技术。此策果然奏效,汉人叛将竟然拖来红衣大炮来降,同时他们又仿造改进,结果造出的大炮比明炮还要厉害……
上一篇:剖腹产坐月子最重要注意哪些细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