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解读《白鹿原》这本书?
有的,圣人,中国如何解读《白鹿原》这本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解读《白鹿原》这本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鹿原,这部小说,没有王侯将相,没有征战四方,有的只是家长里短,有的只是乡里乡间。透过字里行间,甚至能看到中原那一带农村的土坯房,还有那土坯房冒出的炊烟。
一点都不美好,也没有诗情画意的描写,放佛是医生的巡诊笔记,条理清晰地把农村的生活场景一一展现到读者面前,那些恍惚如昨天的过往,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哪怕我不曾生活在那样的场景,却如此熟悉。
中国人在近代以来所遭受的苦难深重,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上也上演了很多悲喜剧,我们从近代屈辱的历史中挣脱枷锁,奔向自由的日子并没有多久,却因为压抑的太久而产生了一种报复的漫无目的自由。在城市的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之间,人们的心境,已经难以找到一片安静的精神家园来安歇狂躁的灵魂,已经这种看似蓬勃而躁动的青春,好似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根。
《白鹿原》没有明白说明什么是民族文化的根,可能它本来也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他像一个智者,冷静地旁观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想让人们自己去寻找,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种感觉。
很难说《白鹿原》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他其实是很多故事聚集在一起的,“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是开篇的一句话,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类似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篇词,“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它让这部书,充满了过去、未来的时空感,也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一下子进入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伦理中去。
白鹿原的画面就通过白嘉轩的活动足迹,一点一点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是我们的前辈们生活的样子。
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意蕴隽永的诗歌,质朴无华的文字,静静流淌,在小说有乡人们走在路上带起的微尘,有牲口棚里老牛的青草和牛粪,有旱烟袋上的忽闪忽闪的火星,有乡约碑文遒劲有力的笔锋,有广场戏台上的血迹斑斑的刑场,有被黄土掩埋的早已破败的土窑,有麦田里泛着金黄的麦穗,有安静的晌午回荡着的蝉鸣,人们生活其间,有的为了生存、有的为了生活、有的为了理想、有的为了主义。年老的人徜徉在田间地头,年轻的人闯荡四方。
《白鹿原》的故事梗概是从清末的封建帝制“大清亡了”到解放初期的政治斗争,时间跨度大约半个世纪。
这段时间,中国的政局变来变去,各种政治势力轮番上台,中国广大的城乡都如乱世浮萍,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们有的随波逐流,有的因势利导,有的坚守主义,像鹿子霖、白小娥、黑娃等都被湮没了。
只有白嘉轩和朱先生,依靠着传统的道德和良知坚守着底线,这是中国农村最后的一点东西,我们可以叫做“魂”。
白嘉轩显得执拗、顽固,但是他的执着,已经成了一面精神旗帜,俨然是白鹿原上的精神领袖,虽然他活的也很悲苦、凄惨,也对黑娃的悲惨命运负有责任,但他毫不回避。这可能也是他不随波逐流,坚守传统的代价。
朱先生是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守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训在乱世中,隐居在这片塬上。他有儒者为天下担当的勇气,少了儒者一般都有的迂腐和呆板,对政客们的行为冷眼旁观,只有涉及到民生疾苦的事,才会去奔波劳苦。这是一个冷静、睿智的角色,承载了所有人的精神追求的角色。
如果白嘉轩是现实生活中个人操守的精神领袖,而朱先生则是灵魂深处追求的精神寄托。他去世的时候,幻化成为一只白鹿,而白鹿的寓意很深刻却又模糊,它身上承载了人们精神层面的很多东西,却又洒脱自然,了无牵挂。白灵灵死的时候,白嘉轩也梦见了一只白鹿,在朝他流泪。白鹿是悲悯的,是灵性尽善的,它是人心中最干净的一片地方。
白嘉轩在大旱之年,作为族长,领着大家求龙王降雨,与电影《黄土地》的描述很类似,这种类似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让人们在近代还能看到,像是中国的乡村历史被封装了,没有前进一样。可是,正因为这样,中国的乡村社会,才能是承担中国政治、文化传承的稳定的基干力量,虽然缺少了大开大合,却在自我演化进步。中国的历史包袱太重了,就如同书中的旱年,需要有改天换地的魄力才能打开一片生地。
这片赤贫的土地,在近代以来,他已经被来自世界各地的野心家剥夺一空。也许,只有在这空空如也的土地上,新建起来的国家,才有着原来没有的朝气。最坏的,也是最好的,这是中国朴素的辩证主义的看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有好几次都命悬一线,不绝如缕,然而从土地生发出来的原始的生命力,人们群众求生存的意志如此强烈,才让这个民族屡屡逢凶化吉。
“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的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有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也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活着,就一切都有希望,这也是中国人乐天知命的朴素的世界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鹿原》描述的是北方农民在二十世纪上的生存状态,从选材的角度看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我认为如果能加入解决在生存状态中的问题(邻里纠纷、家族矛盾)的方法,能使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那一定能锦上添花。
上一篇:你觉得陈晓算小鲜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