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国古人会做琉璃,却不会做玻璃?
玻璃,中国,琉璃为什么中国古人会做琉璃,却不会做玻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中国古人会做琉璃,却不会做玻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代玻璃瓶
首先纠正题目里的错误:谁说中国古人不会做玻璃?
所谓“琉璃”,在中国古代时,很早就是“玻璃”的别称,直到汉代以后,才用来指代中国本土生产的玻璃.。
而中国人做玻璃的历史,虽说要晚于西亚地区,却最晚也在西周年间就开始:河南洛阳与陕西宝鸡的西周墓葬里,就出土过玻璃珠与玻璃管。春秋战国年间的各地墓葬里,玻璃制品也更多更丰富,不单有玻璃珠这样的小物件,还以“模压”“缠丝”等技术,制出各种玻璃制品的首饰。汉朝的墓葬更出土了玻璃碗与平板玻璃,全是百分百的“中国制造”。
▲西周玻璃珠串
但那时的“国产玻璃”,确实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遥远。当时的中国玻璃耐热性极差,就连玻璃杯碗,放点热食就容易炸裂。基本只能送进墓穴里陪葬。南北朝时中亚玻璃生产技术传入中国,中亚商人以先进配方与烧制技术造出的“五色玻璃”,北魏年间更惊艳了洛阳城,以至于“中国瑠璃遂贱”。沿着丝绸之路涌来的西亚玻璃,从此更在中国热卖,把“国产玻璃”冲击得体无完肤。
▲南北朝玻璃罐
不过,积极吸纳外国技术的中国琉璃,追赶的脚步也从此不停。唐朝时的中国工匠,就已能熟练运用西亚吹制技术,烧出精美的玻璃小瓶与茶具。宋代时“高铅玻璃”大量普及,玻璃制造的成本更低,不但可以烧制精薄光鲜的玻璃器皿,琉璃砖也应运而生,宋元年间正月十五灯会上的“琉璃灯”,更是常见年节盛景。五颜六色的玻璃镇纸花片等饰物,也在民间风行。但中国玻璃产业的真正井喷,却还要说明清年间。
▲唐代玻璃盆
如果说宋元年间的玻璃器皿,还只是宋元瓷器光环下的“配角”,产量还十分有限,那么明代起的玻璃生产,规模却是越发壮大。明初博山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玻璃生产作坊。玻璃制的玉带玉佩,明初时就是四品以下官员的法定装饰。花鸟人物造型的玻璃制玉佩,更在明朝百姓家十分风行。
▲宋代玻璃簪
而随着十六世纪中叶,欧洲玻璃技术的传入,充分吸纳其中精华的中国玻璃产业,各种精品更是层出不穷,终于有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明清时代北京的琉璃厂,可以生产十五种颜色的玻璃,器物五花八门。有大型的玻璃器皿,还有烟壶漏斗瓶罐手镯等各种物件。
▲明代玻璃手镯
中国领先世界的烧瓷技术,更是与之完美融合,有了“金星玻璃”“套色玻璃”等精美珍品。特别是乾隆年间,以镂雕圆雕等方式制成的金星玻璃,更是极显皇家雍容华贵。审美常被吐槽“农家乐”的乾隆皇帝,在玻璃器皿的鉴赏上,却是十分高大上的风采。
▲清代金星玻璃笔筒
比这更“高大上”的,却是明清年间,中国强大的玻璃生产,不止是京城琉璃厂的精美产品,还有淄博等地,民间琉璃厂的各种创意。精巧的玻璃产品,在明清年间的中国也十分流行。其中的“缠丝玻璃”“平面雕刻玻璃”等产品,是为领先世界的工艺精品,今天还在全球收藏界十分受欢迎。
▲清代缠丝玻璃瓶
比起秦汉时代,看上去无比粗糙的早期玻璃,后来琳琅满目的中国琉璃,却也证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真理:哪怕暂时落后,面对汹涌而来的外国技术,中国人,一定可以越战越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琉璃”就是现在的玻璃,只不过应用不像现在这么广泛,大多用于观赏,属于奢侈品,而它们的形态一般都是圆珠状。除此之外,与现在的普通玻璃无论是化学成分还是状态上都没什么区别。
中国的琉璃在古代由于技术落后,勉强能造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物以稀为贵,这种东西自然就成了一种“宝贝”。一般“琉璃”这种东西都是应用于宫廷的饰品和皇帝的碗筷等,清朝皇室内有“琉璃厂”。
普通人是没有权利用这种东西的,逾矩便要杀头。古代的玻璃之所以没有大量应用于各个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制造技术落后,普通玻璃在冬天倒入热水就会炸裂,没有很好的性能。
不像现在,钢化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的玻璃已经便宜到遍地都是,可见,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现在带着一吨玻璃碗就近穿越到清朝,偷偷卖掉之后也会发一笔大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古人既会做琉璃,也会生产玻璃。
琉璃被称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起源于山东淄博,在商周时期就有制作琉璃的文字记载。琉璃在古代是很豪华的东西,一般被运用在宫殿、庙宇和皇家陵寝中。普通人都用不起的,比如故宫的很多屋瓦都是琉璃瓦。
对于中国古人是否自己研发的制作玻璃技术的争议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中国玻璃外来说很长时间在学术上占主流地位,因为一度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境内最早的古玻璃出土于新疆地区,所以判定玻璃工艺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专家们据此认为古代的中国人不会制作玻璃,我们是从西方学到了玻璃制作技术。
可是在2005年,我国激光技术和光存储技术的开拓者,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干福熹教授通过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否定了玻璃技术的外来说,建立了玻璃技术的本土学说。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很早就已经研发出了玻璃制品,但是化学成分比西方的玻璃制品单一。
据干福熹院士考证,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技术在战国初期诞生,中国最早的古代玻璃是釉滴,比较稀少,一般用于制作贵族的首饰。后来中国境内有发展起来了钡硅酸盐玻璃和钾硅酸盐玻璃,中国境内一块大尺寸的古代铅钡硅酸盐平板玻璃在山东即墨出土,被证实是汉代的文物。在后来的发展中,因为东西方交往的日益密切,中国工匠们又吸收了西方玻璃的制作工艺。
上一篇:川菜中技巧最为复杂、难度最高的菜是开水白菜吗,还有哪些可与之比肩的菜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