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为了让荀彧不说话,还是真心让他死?
袁绍,谋士,建安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为了让荀彧不说话,还是真心让他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荀彧见了空盒子为什么自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为了让荀彧不说话,还是真心让他死?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荀彧这个人的简历。
荀彧(yù)(公元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最大功臣。被曹操称为:“这是我的子房(即张良)。”
注意!荀彧是一位战略家。
凡是喜欢东汉末年,特别是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人,或许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这段时期出现了许多政治、军事和谋略奇才,比如荀彧、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庞统、荀攸、程昱、郭嘉、鲁肃、陆逊等。但在百度词条里,被称为“战略家”的只有两位:曹操手下的荀彧和孙权手下的鲁肃。
这种评定法不一定就那么准确,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以笔者愚见,在整个三国这段历史中,无论是军事才华、政治谋略,还是廉洁自律,荀彧才是出类拔萃的东汉末年第一人。
荀彧早年就被当时人们称为“王佐之才”。
什么是“王佐之才”呢?
王,是指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 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意思的倒装句;王佐之才,就是说这个人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那么我们看看荀彧的简历。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守宫令,是个什么官呢?这个官职就是从东汉开始设置的,具体工作,就是掌管皇帝用的纸、笔、墨及封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以荀彧的“王佐之才”,让他做这种是个人就能干的琐碎事务,就像让一个成年人玩小孩子的玩具,自然不愿意干。这时,正好遇到董卓乱政,废了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荀彧借故辞职回乡。
荀彧回乡以后,对乡中父老们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成为危险地带,应该及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这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乡中父老们没有人愿意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后来,家乡果然成为战乱的中心地带,大多数父老乡亲都成为了战争中的亡灵。
荀彧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见袁绍没什么出息,便转投曹操。那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只有二十九岁。曹操见到荀彧,大喜过望,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啊!”
荀彧跟随曹操以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无论是帮着曹操消灭袁绍,还是掌管政务,举荐人才,都很有建树。是曹操“五大谋臣”之首。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给曹操举荐的。同时也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举措的出谋者。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也就是替曹操坐镇大本营),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
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子)、钟繇”。荀彧善于发现、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
荀彧是曹操战略决策的最后发言人。
许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那是曹操和袁绍在北方地区的大决战。
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决战之前,奇才谋士郭嘉给曹操建言“十胜十败”论,让曹操抓住时机,消灭袁绍。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言,最后果然一举消灭了袁绍主力。似乎曹操能够消灭袁绍,主要是谋士郭嘉的功劳。
殊不知,历史记载,曹操在采纳郭嘉的建议前,心里犹豫不决,给荀彧写信,寻求荀彧的意见,准备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
曹操这才下了最后的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可见,在曹操眼里,荀彧不仅是他最主要的智囊军师,还是一个托付军国大事的国才。在曹操所有重大战略决策中,都有荀彧的影子。即使这些重大决策最初是别人提出来的,但曹操在最后决断时,也必然要给荀彧写信,征求意见。荀彧的想法,往往就是曹操最后的决心。
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可以断言,曹操阵营里,谁都可以没有,但如果没有荀彧,曹操绝对不会成为三国这段历史中的奸雄。
荀彧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王佐之才”,还是一位谦谦君子,廉洁自律的典范。
荀彧与侄子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朝廷和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自己家没有多少财产。为了彰显荀彧的地位,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配给荀彧的长子荀恽为妻。
鉴于他的卓越贡献,曹操不断给朝廷上表,给荀彧加官进爵。荀彧经常把曹操的表章压住不上奏,使曹操对他越来越敬重。
荀彧和曹操的分歧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不过,荀彧的政治理想有点复杂,有人认为他的理想是“匡扶汉室”。笔者不敢苟同。从荀彧一生的作为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矛盾心理。荀彧既清醒地认识到汉王朝风雨飘摇,除了一副残存的骨架以外,再无脏腑,已然无可救药,于是他极力拥护曹操重造天下大业。但与此同时,荀彧又与旧王朝之间在情感上又藕断丝连,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阴影也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挣脱,因此和曹操产生重大隔阂,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荀彧之死
至于曹操是不是真心让荀彧死,和许多历史迷案一样,这同样是一件无人能解的案子,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推理猜测。
《三国志》载: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