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画画启蒙?
孩子,涂鸦,自己的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画画启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涂鸦
1
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绘画技巧
涂鸦对孩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其目的并非单一地为未来培养梵高、莫奈,因此,尽管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涂涂画画好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教给他正确的画法,或者非要他遵照父母的意愿来布局、着色、表达某些情节或者故事。如果一定要功利地看待某项活动,我们不仅不能如愿,相反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活动本身变得了无情趣,甚至可能带给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破坏孩子涂鸦的兴趣。
尤其对于还处于随意画线条阶段的孩子,家长实在没必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涂鸦过程,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色彩带来的愉悦体验。鼓励孩子涂鸦,让他们任意下笔,画他们想画的,无论是画线条还是圆圈或是随便什么图形,都是在锻炼孩子把思维表现为形象事物的能力。家长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引导,比“像”更重要。
Tips
当孩子进入到“涂鸦命名期”后,家长可以适当地在绘画活动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技能练习来提供手的控制能力,但要注意千万不能使其变得枯燥。如:同样是线条的练习,可以通过“画小草”来练习短线条;也可以通过“画羽毛球拍”来练习长线条。
2
对孩子的涂鸦给予积极回应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涂涂画画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尤其是对于初体验涂鸦的孩子,他们可能尚不能理解笔和纸的意义,叫“笔”的玩具触碰到叫“纸”的玩具就能产生一些东西——“我的动作能产生结果,每次的结果还不大一样”是吸引孩子产生涂鸦行为的动因。1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涂鸦这件事的态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虽然他还不知道涂鸦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但从妈妈肯定的笑容中,他明白这是一件妈妈支持的事情。“涂涂画画”和“妈妈会开心”将会在孩子大脑里形成链接,这种链接会鼓励孩子更积极地尝试涂鸦活动。
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孩子的作品,将它们贴在卡纸上,并记录下孩子作画的时间,然后将其陈列于家中。这样做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同时增加涂鸦的热情,并且能有效地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成长轨迹。
3
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涂鸦的落点不见得都要归于美术与绘画,要能挖掘孩子涂鸦过程中一些另外的收获。比如,看到孩子画了一个圆圈,妈妈可以这样描述:“哦,你看,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孩子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妈妈可以说:“哟,你看,小虫子也出来晒太阳了吧!”这能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是家长能够理解、认可的,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己来表达,使无意涂鸦过渡为有意绘画。涂鸦是孩子自然而自由的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不是用“教”的方法,而是用“听”来培养的。在成人眼里很难看出好在哪里的画,正是孩子真实的表现。成人要做的是在倾听孩子的涂鸦之后再给予赞许就可以啦!如此,涂鸦自然就成了开启孩子想象力之旅的游戏。
4
提供涂鸦的环境和材料
既然涂鸦好处多多,父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孩子涂鸦,但如果对涂鸦的地方没有约束,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画画,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制约乱涂乱画的坏习惯,于是本可以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一件好事,变成了一个乱涂乱画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固定地方让孩子进行涂鸦,可以是在黑板、墙面或者桌子上铺上大纸,对于刚接触涂鸦的孩子,纸张要大且相对厚一些。提供给孩子各种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水彩笔、印泥印章等,感受不同工具、不同力度使用后在纸上呈现出的不同效果,但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5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任何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生活的体验。孩子涂鸦往往是把脑海中的想法、记忆中的事物通过画笔呈现出来。既然生活是画画素材的最好来源,那么家长就多带孩子体验各种生活,观察各种事物和颜色。如外出体验青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蓝天白云、江河湖泊、树林里的小动物、草丛林的小昆虫,这些都是孩子画画最原始的素材!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如:看到红叶时,简单的赞美一句“这片红叶真漂亮,形状好像一个小巴掌!”。家长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顺势启发他去联想去思考,孩子会因为你的陪伴而变得更加乐于去发现。
6
创设多种手工活动
除了用画笔涂鸦,家长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捏泥、撕纸、粘贴等活动,既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又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乐趣。如蔬菜印画、团纸印花、撕贴雪花等,以多种形式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丰富活动的形式。
孩子在手工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也有助于孩子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家长剪出蝴蝶底板,对折后,打开,让孩子将其中一半涂上颜色,家长再次帮忙对折蝴蝶,打开,就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蝴蝶作品,以此方法让孩子感知“对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完全不晚。
实际上家庭教育中美术不用刻意启蒙 跟语言一样 要多输入才能输出 我们想想看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的呢?需要有个环境吧?需要先大量的听,听懂了才会说吧?美术也一样呀要大量的看不仅要看还要观察 ,也就是仔细的看,有对比的看,看的多了头脑中素材就多了,体验多了就有创作的欲望了,所以说家长要做的启蒙是多引导孩子去观察,比如多看精美的绘本、多接触大自然、多看动物 多感知颜色,七八岁之前还不用太刻意真正去画什么,也就是说掌握绘画技法,家长要做的是提供优质的素材合理的引导及时的鼓励,那么对于孩子的画,你要做的是倾听其中的故事,听听看孩子画了什么,多和孩子聊一聊画中的一切,表现出对孩子作品的喜爱。
举个例子你可以集中给她看一批关于月亮的绘本 她就会留下印象 然后筛选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
上一篇:高古玉国内哪家拍卖行比较有优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