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画画启蒙?
孩子,涂鸦,自己的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画画启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画画启蒙?
问题补充: 从书籍、绘本方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幼儿绘画的涂鸦期,也就是宝宝绘画的最初级阶段的相关知识。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从孩子拿起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留下凌乱的线条起,到看上去“像个什么”,这一段漫长而充满乐趣的成长过程。涂鸦是孩子学习控制自己手部肌肉,学习合理使用力量的过程,亦是从无意识涂抹状态向有意识表达发展的过程。
涂鸦的4个阶段
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将儿童涂鸦分为4个阶段:
幼儿的涂鸦经历了未分化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
1
无序涂鸦
在这一阶段,涂鸦是缺乏“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常呈现混乱和无组织的状态。可能孩子只是在纸上戳出几个点,或者一些无意识的线条。这些都是在为大脑、手、眼的协调做准备呢。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在画无序的线条时,嘴巴里还哼出小曲呢,非常享受那个过程。
2
线形涂鸦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画纸之间的联结,进而他会慢慢控制自己的动作,达到手与眼的协调。孩子会重复画出上下方向的无规则的线条。重复动作是这一阶段的特征,不断地画线条将增强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感。
3
圆形涂鸦
此阶段,孩子画出的图形不一定是我们成人定义上的圆形,只是歪歪曲曲的从首尾不相连到首尾相接的图形。但“画圆”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所以孩子对动作将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能够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并且经历着未封口、封口的、螺旋的圆。在这个阶段圆变得更小,更精细。
4
涂鸦命名期
孩子把动作与想象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形象思维,是绘画能力的一大飞跃哦。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告诉你“画了什么”,虽然点、线、圈的组合根本不像他所描述的东西,甚至在不同时间的命名是不同的,如对于一个封口的圆,妈妈问就说是妈妈,爸爸问就说是爸爸,饿了就说是面包。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宣泄情感,作品越来越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涂鸦的好处
1
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
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协调动作,孩子逐渐从全手抓握到3指抓握,这是日后绘画和书写的基础。小小孩的手部小肌肉还不能控制自如,在“乱涂乱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从歪歪扭扭画出纸外的一条直线到封口的一个圆圈,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会有大大的提升。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发展了进行写实绘画所必备的控制能力。
2
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涂鸦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流露,当他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会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还可以通过涂鸦来与孩子沟通,以此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涂鸦也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经历某些创伤时,绘画是他缓解伤痛、释放心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涂鸦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种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能通过随意的线条和缤纷的颜色,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们的直觉挥洒他们的创意,从中获得想象的自由和创造时的快乐。
4
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为了要画出某样物品,会对要画的对象加深观察与了解,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观察训练的自觉阶段。如:画一条小鱼,小鱼有眼睛、尾巴……孩子会观察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5
锻炼孩子的脑力活动
孩子从记忆、比较、思考,到决定要画的事物,再到指导手去画,并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画的是否得当,这一系列感知活动,是自己试探着完成的。是孩子眼、脑、手和谐调动,协调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思考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恰好没有正确答案的涂鸦活动,可以让孩子提供不同的意见,这样也就培养出了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6
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孩子的涂鸦世界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都来源于孩子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因为喜欢涂鸦,孩子会有意识地留意身边美好的东西,并且想办法通过自己的涂鸦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宝宝涂鸦,重在引导
1
盲目指导不如不指导
看到孩子涂鸦,很多家长都会期待他能尽快画得像点什么,因而急于给予指导:“太阳是圆的。你看,这个地方还不太圆呢!要封口,把它连起来。小鸟还有两只翅膀,它的嘴巴太大了,比身体还大,应该小一点……”
事实上,这样的指导对孩子无益。从我们的指导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画得不好。这幅画什么都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画。”“难度太大了,我画不了。”当我们急于做出这种不切实际的指导时,往往适得其反,对提升孩子涂鸦水平无益,还会抹杀他的努力,打压他的创作热情,让涂鸦变成令人不愉快的回忆。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过孩子的涂鸦要经过4个阶段,若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涂鸦、绘画方面需要有这样阶段式的经历,在孩子能力还未达到时给他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急于以成人的绘画模式去指导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都可能使孩子“压力山大”,最终厌倦涂鸦。因此,盲目指导,不如干脆不予指导。
2
放手不等于放任
既然盲目指导会带来如此多的问题,那是否意味着在孩子涂鸦时就该不闻不问不管呢?当然也不是。不闻不问不管,孩子的涂鸦活动便停留甚至退行到胡乱涂抹,只有自生自灭的份儿。放手与放任,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放手是尊重孩子涂鸦发展的特点与需求,顺势而为;放任则是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放任,最终会丧失协助孩子成长的机会。涂鸦既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也可能成为其他探索行为与探索方式获得发展的起点,还可以成为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化解心中块垒的工具。如果父母有心,将涂鸦活动扩展开来,就可能引导孩子进入一片神奇的天地,全面开启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孩子成为思路奇特、不落俗套的创意小子,或者顺势而为,解决孩子面临的许多问题。
上一篇:高古玉国内哪家拍卖行比较有优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