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极拳能攻击吗?陈家沟太极是正宗太极吗?为什么会有炮锤一说?
太极拳,技击,拳术太极拳能攻击吗?陈家沟太极是正宗太极吗?为什么会有炮锤一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太极拳能攻击吗?陈家沟太极是正宗太极吗?为什么会有炮锤一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抛砖引砖)太极拳的特点,并不是技击的基础。陈家沟也可以编套太极拳,流传下了两种炮捶。
(一)武术家与技击家,有联系但不能划等号。
一般说来,练拳的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就有些问题了。但可称做“武术名家”。
很多人为什么最后练到太极拳上来,并不是因为太极拳有多么突出的技击作用,而是因为太极拳是个研究道理的拳,更是个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拳。所以拳术家上了岁数后多转练太极。
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是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相对而言,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
陈家沟与太极拳的发展
民国十七年之国术国考、民国十八年浙省、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也只是孙氏太极,也就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拳,与老谱的太极拳已有出入了。而且,很多也是后来学的太极拳,原来就有其它拳术的基础,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
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而,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
(二)陈家沟可编太极拳。
依据目前的历史痕迹,“太极拳”确实始于杨露禅、武禹襄。这二位根据《王宗岳太极拳论》,梳理创编成了近现代“太极拳”,是对原拳术的一种升华创新。
在1928年的时候,陈照丕到北京教拳。其“推手,只有顺步推手一种”,“喜用招、用力,不甚求懂劲为可惜耳。其大刀、双刀、杆子多系外家式法,不能承认之为本门艺术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家传授太极拳红遍大江南北之时,陈家拳同样吸取太极拳的原理进行自我改造,演化成陈氏太极拳。至于它进化得是否完善,那是可以讨论研究的,但彻底否定它是错误的。既然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等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创立他们的太极拳,那就没有理由不让陈家拳也演变进化。
杨式太极拳约十套拳法与当今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毫无相通之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李正先生认为杨露禅当年虽学拳于陈长兴,但陈长兴则学拳于蒋发,蒋发学拳于王宗岳,而王宗岳则是武当山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的北派代表人物。李正先生认为,陈家沟祖传的拳术不是太极拳而是炮捶,当然炮捶也是一门很好的拳术,在技击和健身上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当时陈家沟地处偏僻,闭塞保守,本门拳术不准传给外族人,也不准本族人学习其它拳术。
陈长兴虽违背族规学得了蒋发的太极拳,却不准将这套学于外人的拳传给本族的人。陈长兴无奈,只好将所学全部传给了外族人杨露禅,岂料杨露禅凭此拳进京城,入王府登峰造极,待陈家沟人意识到如此绝妙的拳术差点与陈家沟擦肩而过时,陈长兴已年老,不能将全套太极拳依样传授,只能将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和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的炮捶,形成了一个新的太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杨式太极拳是经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传承下来的原原本本的太极拳,而陈式太极拳则是陈长兴或其后人揉进了陈家炮捶后形成的新的太极拳流派。否则就无法解释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从套路到拳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是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了拳后即进行了改编,na 么杨露禅则是比陈长兴或陈王庭更伟大的一位创拳大师。
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传授的十套拳来,与历史上关于太极拳的记载可以接上茬,因唐、宋时期就有关于“小九天、后天法、长拳”等太极拳前期拳法的流传。另从这十套拳的拳式演练、名称及功法,也符合中国道家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因此,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的内容可以推断,太极拳源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武当山张三丰道士创太极拳或集大成发展太极拳是真实可信的。
雍阳人先生说"李派拳谱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我认为可以解释此疑。
1961年,顾留馨与沈家桢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沈、顾二人大胆改革陈家沟炮捶,借鉴杨式太极拳练法和武式太极拳理论,最终完成编写任务,而其中三味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顾留馨,身为编写组的负责人,要权衡多方关系,平衡各方面利益。凭心而论该书写得未必尽善尽美,但是他为“陈式太极拳”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顾留馨与沈家桢通过编撰《陈式太极拳》,巧妙地把沈家桢体悟的杨式太极拳理论、以及推手技法,融合进陈式太极拳中。陈式拳也更“太极化”了(《顾留馨<炮锤>新版序》)。
2015年12月,台湾逸文出版社出版了由顾留馨之子顾元庄、太极拳研究家唐才良整理的《太极拳史解密二编 顾留馨日记》,书中对此有详细记录。大致经过为:沈、顾二人在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时遇到难题或者困惑,因为如果完全按照陈发科、陈照奎拳式照本宣科地做宣传,“其中有些动作介绍出去,易使群众误会是少林式拳……这次陈式太极拳为了普及,反比陈师来京时动作增加了激烈性,不如乘此机会将使人生畏的动作删去。”(见沈家桢信函)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大胆改革陈家沟拳式,将许多“使人生畏的动作删去”,改变原有的刚猛激烈的炮捶演练方式,无论第一路还是第二路,其演拳风格统一趋于舒缓。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同样是太极拳,陈氏拳和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之间,其理法必须步调一致。故必然要引入武、杨、李等诸家之论,但是他们的引入或者借鉴又不能“明目张胆”或者大张旗鼓。再三权衡,选择了回避出处的无奈之举。正如顾留馨在信中所说:连“王宗岳亦未必言及,因陈氏拳不能夹带其他姓名的东西。”当然,他们也清楚的意识到,如此完全回避的举措终究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顾虑和纠结经常困扰着他们,且看沈家桢在写给顾留馨的信中所写:“我想以后我们可以大胆地将杨、武等论文自由的采用进去,而不虞他人敢违反党的政策,来反对这种新的措施。”就这样,在沈、顾二人的竭力促成下,《陈式太极拳》一书最终得以出版发行。
陈家沟练武之风强盛是不错的,但也只是农闲时练练,最出名的就是四大金刚。后来陈小旺在河南体委工作,郑州每年都举办“少林武术节”,每逢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来比武切磋的人很多,陈小旺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上一篇:自己的父母有多奇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