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内阁制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先进?
内阁,明朝,皇帝明朝内阁制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先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内阁雏形
朱元璋建国之初,设立左右丞相,分管天下大事,但朱元璋是一位权利野望极其严重的人,不不会任由丞相挑战自己的权威,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并立下祖制,严禁子孙后代设立丞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如此,虽然极大的加强了皇权统治,但这个工作量也大大增加了,老朱虽然可以亲力亲为、披肝沥胆,但他的子孙可不像他这样是个工作狂啊。
明成祖朱棣虽然同他父亲一样也是雄才大略,但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精力有限,于是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文渊阁,参与机务,这便是内阁的雏形。过去丞相有议政、决策,行政权,而此时的内阁只有行议政权,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而已。
内阁发展
永乐皇帝去世后,仁宣之治期间,三杨入阁辅政,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有五品,仁宗为了提高其地位,便让大学士兼任尚书,如此大学士地位陡然拔高,内阁权力也加重,而后到了成化年间,内阁已经成了政府代表,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成了实际上的第一人,嘉靖年间,内阁权力进一步增大,内阁首辅夏言、严嵩等人,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实。
内阁顶峰
万历年间,皇帝年幼,主少国疑,一切军国大事皆有内阁首辅张居正裁决,此时,内阁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等同于宰相,甚至相当于摄政王。而张居正本人是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在他的主持下,开创万历新政,盘活了大明王朝这盘死棋,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
内阁制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对皇帝也有一定的制约,但作用有限,加强了政府机构运转效率,维持了帝国正常运转。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内阁始终没有法定地位的认可,造成了明朝大量宦官专权,譬如说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演变成朋党之争,拉帮结派,山头林立,互相攻讦,阻碍了政府办事效率。
总得来说,“内阁制”有其一定的先进性,但弊端也显而易见,毕竟封建君主专制这个大背景下,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制度,但历史也不会忘记诸如杨廷和、夏言、高拱、张居正这些为国为民的内阁首辅们。
感谢诸位阅读,才疏学浅,若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探讨,喜欢就点一下关注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并不认为明朝内阁制度先进,相比于汉唐时期的宰相制度来说。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分为皇权和相权。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宰相是政府的首脑。政府是国家的执行者,所以宰相是几乎一切政务的实际负责人,只有涉及军事外交方面才应当由皇帝出面负责。这种体制下,六部直属于宰相,地方官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当然也隶属于宰相。
之所以说明朝内阁制度不先进,是由于它“名不正言不顺”。本来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但后来首辅居然要成为政府首脑,即使首辅一般同时兼任六部尚书之一,但是其他尚书与首辅并无法律上的隶属关系,各个地方官更没有与首辅的隶属关系。他们的直接上级只有皇帝。须知,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只是五品官,官阶高是因为同时兼任尚书,太子太师等官职。
所以,明朝首辅大学士要改革,要做事,只能凭借私人的声望和人脉关系。即使强悍如张居正,改革时也必须先暗中授意某官员,此官员上书,张居正批准执行才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些人是张居正的死敌怎么办?拒不执行怎么办?并无法律上的途径来解决他们,只能通过支持自己的御史大夫弹劾他们。
说西方内阁学习明朝内阁的,我不同意,因为英国的内阁有法律上的首脑——首相,他即是中央部门的首脑,也是地方官的首脑,与明朝内阁有根本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阁制在后期基本上就是修改版的群相制,哪儿有多少先进性可言。明初废宰相,清承明制,这两朝皇权发展到了巅峰,至于相权,先是分散于六部,再名不正言不顺的交予内阁,本质并没有什么改变。
明朝的内阁能运行的相当良好与连续出了多个不着调的皇帝有关,皇帝对大臣的监视程度下降,内阁的作用就被放大;一旦出现崇祯这种看起来很努力的皇帝,内阁马上就显示出其勾心斗角,人浮于事的本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