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学会提问?
问题,的人,惯性如何学会提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做这个修改,因为初高中课本,并没有给出惯性的产生原因!我们也从来没有问过,只是说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我当时问老师,老师回答是固有属性,那就是本来就有的,没有为什么。但我们知道任何现象和作用应该有一个原因的。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的根基,无论是牛顿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理论,都与此理论相关,以此理论为根基确立的。我显然不是第一个思考此问题的人,马赫应该是第一个人。马赫原理就是为了解释惯性是怎么产生的。那么惯性是如何产生的,就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就受益于马赫观点的启发。其中马赫关于惯性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一句话:一个质点的惯性是该质点与宇宙中所有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该观点,有一个致命的伤,那就是超距传播。违背光速不变原理。
结合现在的观测和实验。我自然而然的就把惯性的定义写成:在引力场中,物体具有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这样的好处,就是给出了惯性产生的原因——引力场。但大家记住,引力场目前还是处于理论阶段。但目前没有比这个更靠谱的修改了。引力,引力波已经是事实,被实验所证明的。现在的物理学理论对于引力场的存在,也持乐观态度。
这样既给出了惯性产生的原因,又避免了超距作用的冲突。还是具有相对论性的定义。也和牛顿定义不冲突,为什么我不敢写出来呢?所以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但就改动了几个字,你细细思考,整理物理学理论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动。尽管我知识有限,我还是努力去学习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修改。至少观点的论据在现在看来,是乐观的,复合历史理论以及现有理论的实验。首先要改的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根据新的惯性定义,牛顿第一定律应该是这样的:在引力场中,物体所受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运动,叫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为后续定律准备了概念并定性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特别地,第一定律中所述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和第二定律中的物体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合力为零)这一运动状态不同,不能把第一定律F=0当成第二定律在时的特殊情况,因为F=0肯定导出加速度a=0,但 a=0的运动只能由第一定律本身彻底阐明其为惯性运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一定律是完全独立的基本定律,用其解决的问题,别的任何规律都无法解决,第二、第三定律根本不能取代第一定律。
这样修改的好处,我在前面章节中说的明白,就是可以避免循环论证。因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不受力的物体和永远保持直线和静止状态,不能同时获得或成立。
而修改后的定义,没有这个麻烦。所以我认为是值得大胆写出来的。
但这之后,你会发现,你需要更加大胆。直接去说明——惯性产生的本质是引力。引力才是惯性的源泉!除了上面的论述,最直接支撑点就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严格相等。就是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一种偶然。
现在我问你,看到这里,你对此观点,要做出什么怎样的批判?
直到你看到此书最后几章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同意我前面的改动和理论。那么将推出一个看似荒谬至极的理论——万物都以光速在“运动”!
你没有看错!就是这样的。当你把引力,引力场作为惯性源泉的时候,这个推论就是必然的。因为你要问自己惯性作用产生的速度是多少?然后你前面的限定词是“引力场”,“相对论”,那么自然而然惯性作用的速度就是光速。
我一开始想到这个点的时候,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该高兴。感觉很神奇,我站立来,在我房间里走,走过来,走过去,来回大概走了半小时吧。其实这就是你们应该批判的,这也是我自己要批判我自己的。
就这个问题,我高兴,也不高兴。可是后来我又相通了。有这个推论,并不荒谬。我们为什么不承认任何物体都是以“光速”运行的呢?初中课本是怎么教的,我难道忘了吗?一个参考系就解决了问题!
有句诗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坐着一天也能走“八万里”。那么我们坐着,如何能让速度达到光速。很简单了,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为参考物。
这么解释吧。马路旁站着一个人,你驾驶一辆高速行驶的车。你以你的车为参考物,你是静止的;你以马路旁的人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同样马路旁站着的人,以你参考物,他是运动的。而你驾驶的这辆车是以光速运动,那么他以你为参照物就是光速运动。而电磁波,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以光速为参考物,我们的运动速度,就是光速。而光速是存在的,是现实!那么惯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任何物体时时刻刻以光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就不是荒谬的。是理论上和现实中都可以行的通的。
因为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是平权的,光速又是不变的。我们在任何参考系中所得到的规律是一致的。
有过读者问我:“为什么你认为空间弯曲产生引力的说法不靠谱。”
原因很简单,空间是可以弯曲,但空间弯曲产生引力不可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引力作用使得空间弯曲,但不能想象空间弯曲产生引力。你仔细去想象,根本没有画面感。我们不是以空间弯曲来计算计算引力的。引力的本质以空间性质为源,比空间弯曲更靠谱。详细论述可以回到前文去看,在此不细论。
最后来分析一下关于精确性定义的重要性。如果物理学是“心理学”,那么定义可能就不那么严格,因为心理学有很多定义,但大家知道心理学大概是什么样子。可是物理学不一样,稍有不精确性,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张量这个概念的定义,必须要有严格的语境和环境,否则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张量这个概念的发展,还是在相对论建立起来之后,才被更加广泛的使用的。“张量是一个可用来表示在一些矢量、标量和其他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多线性函数。”各位,你就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张量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关键它的定义也好像不好理解。我专门介绍过,但其实对于没有高等数学基础的我来说,我的介绍是照猫画虎,我自己理解,都困难。
而且关于张量,还有张量密度,极化张量,曲率张量,能动张量……所以你就懂一开始把这个定义的很准确对于学习有多重要了吧。
爱因斯坦场方程为什么难理解,为什么难以得到一个确切的解。就是因为爱因斯坦场方程是一个有10个未知张量的2阶偏微分方程组。可是你会问了不用张量不行吗?怎么还把问题复杂化了呢?是张量分析具有协变性,而这是广义协变性的基本要求。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惯性的定义,教科书中的定义,我们可以想象。但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修改的定义,我们知道了原因,也知道了结果。对于理解而言,更加清晰和透彻了。
再比如还有磁场,电磁,电磁场的定义,都很明确。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些定义的基础是什么?高中学习这块知识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些费解。现在我终于懂了,当时在费解什么。只是说,当时费解的东西很多,没有看到本质问题。现在很明了,这些概念的定义的基础是电荷!
上一篇:小自己25岁的女生能接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