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滴血测癌”是真的么?这一技术有什么突破?
肿瘤,癌症,标志物“滴血测癌”是真的么?这一技术有什么突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昨日,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文章里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网友纷纷表示:“如果这是真的,那是重大喜讯啊!”对此,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可能!”此外,包括试剂盒发明者罗永章教授在内的不少专家皆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是断章取义的做法。”
全球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
能百分百诊断肿瘤
邓艳红解释,“一个人患上某种肿瘤后,血液里常会出现某种特定成分,医学上称之为肿瘤标志物。通过一些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的确可以对人体癌变提供指示和判断,可监测肿瘤的进展和预后。但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这种判断通常需要与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像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光谱标志物,如肝癌的AFP、肺癌的CEA、卵巢癌的CA125、乳腺癌的CA153、胰腺癌肠癌的CA199等。这些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与其他肿瘤监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体检单上“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癌。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
一滴血可监测肿瘤而非测癌症
事实上,早在2013年罗永章就辟谣过,“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他认为,“由于射线剂量大和费用较高等原因,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经常性地使用,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他建议,正确的监测癌症方法应该是,癌症病人在传统方法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人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持续地监测。
邓艳红分析,以肠癌为例,大便检查、肛门指检,电子肠镜检查是三大经典筛查手段,而肠镜+病理是全球公认的肠癌诊断金标准,专业医生会建议国内常规人群40岁以上开始定期做肠镜筛查,3-5年做一次。高危人群则要提前到35岁,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尽管如此,传统的肠镜检测方法仍存在着依从性差,有可能遗漏右侧肠道肿瘤等情况,需要有其他辅助方法来克服,如在中山六院,就有粪便基因检测作为补充。
再比如说,类似“热休克蛋白90α”的肿瘤标志物则可与低剂量螺旋CT联合检测“肺癌”这一癌症之王,将有助于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在一群假的肺癌患者中“揪”出真正的患者。当一个人已被确诊肿瘤甚至癌症后,肿瘤标志物含量可作为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但肿瘤标志物存在特异性不足、假阳性或假阴性等现象。罗永章团队的研究成果,也许提高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精度,但到目前为止,其临床意义不会发生改变。
因此,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中是“一定角色”而不是“绝对角色”。
目前诊断“金标准”依然是病理学检测
癌症的临床诊断,目前仍不能脱离B超或CT检查、病理等传统诊断,仅靠血液测试来判断是否患癌症太过草率,邓艳红强调,“现在全球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还是病理学检测依据。”现如今,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临床医学上定位为辅助检测,不能当做癌症诊断用途,无论检测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都无法就此判断其是否患有肿瘤。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临床上主要用于观测患者病情变化,如果确诊为肿瘤的患者检测结果发现癌胚抗原值有升高,医生会考虑是否有癌细胞转移、病情加重的现象以及早期复发等一系列现象。
体检仍是癌症的
早防早治最重要途径之一
邓艳红提醒,体检仍是癌症的早防早治最重要途径之一。防癌体检的具体项目应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特点制订个性化方案,比如针对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等,看自己属于哪类癌症的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重点筛查。
同时,当你在体检单上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必太过惊吓,检测后,如果发现指标高于参考范围,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体检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能因为有假阴性的可能,就不做检查了,绝对不能讳疾忌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这个话题本来不想回答,可上周忽然看到一篇国外的新闻——关于用“一管血”测癌新的新研究进展。立刻觉得这个话题成了多道神转折的事情,进来说几句。说的时候先抛开是不是一滴血这个夸张的描述,仅仅从技术说说。
先介绍个背景:从癌症的发生机理来说,可能每个人体内都是有癌细胞的(发生突变的坏细胞)。但是有癌细胞并不代表得了癌症,癌细胞的发展也很缓慢,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聚集的癌细胞尚未侵入正常组织时,只是“一团肉”,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
基于体内都可能有癌细胞这个思路,科学家非常希望在早期阶段能测出癌症,毕竟早期发现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甚至有治愈的可能。总结了很多检测方法,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也不是很靠谱)等等。从去年看到了楼主的这个报道——滴血测癌,感觉方法很棒。但是转折开始了。很多学者从应用和经济角度质疑这技术有些问题:应用上看并不比目前常见的检测有更高的精度(只能测出体内有癌但是不知道是哪里的),经济上也没有降低检测成本。在经历了一阵铺天盖地的质疑后,这个事情到这个时候已经被折叠成一个无意义的信息了。
转折这个时候又出现了。
可是上周(1月中旬吧):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研发出一项名为CancerSEEK的液体活检技术,只要抽一管血,即可检测你有没有患常见的8种肿瘤(其中5种癌症没有办法早期筛查),其中位敏感度高达70%,特异性超过99%(812例健康人群中仅出现7例假阳性)!更加神奇的是,CancerSEEK技术还可以识别出一部分肿瘤的原发病灶。
上一篇:童年阴影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