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大学里最难学的专业是什么?
专业,都是,数学中国大学里最难学的专业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啥我觉得是哲学。。。虽然我不是这个学科的,但是感觉它很神奇。数学物理再难,总是有法可依,哲学感觉。。。就真的很神奇。纯属门外汉的一些评论,不喜勿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难考的是数学(太难),最难学的是医学(太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数理方程,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磁场、电路、模电、数电、数学规划、最优控制、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不算各种计算机语言、自控原理、传感器原理、电机原理、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模拟、逆变(课程名忘了)技术、各种实验;不算大学物理二学期、大学化学两学期、马列主义、党史、英语+二外。你能把自控专业一半课程学明白就是好学生,全明白你就是牛人!
你说自控专业不是最难的,我相信,但一定不是容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机器制造专业,要学制图、高等数学、工业电子学,电工学、自动化、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热处理,扳料冲压与技术设计、铸造学、锻造学、机床设计与应用、液压技术、机械原理、机器零件设计、机构设计等等。能让你背的怀疑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概从5年前开始、一直到现在吧,当然以后还会越来越差的——就是制药与食品类专业。
具体的就是:本科的制药工程、食品工程;高职专科的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营养及加工类专业等。
高职专科的食品、药品类专业
一、现状:
1.人满为患——
制药与食品类专业,在7、8年前还是挺火的,药企、食品加工企业都主动与大学“校企合作”,给学生发奖金、给学校送东西啥的。
大概从2013年前后开始,就变成学校主动找、或者求着企业“合作”了,这几年呢、几乎没有一个药品、食品类企业到学校要人了。就业岗位呢,也都不再是“技术员”、而是变成了“辅助工”——什么保安的、看堆的、干零活的、还有“医药代表”啥的……
为什么呢?因为人才规格提高、毕业生供大于求,十几年前:100所大学中、大概有10所开设药品、食品类专业。后来呢,大家就都来开设这类专业:100所大学中、大概得有7、8十所大学开设吧——什么综合类大学、农林类大学、经济类大学,甚至工科、医学、师范类大学都来研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检测啥的……
假如:制药、食品类企业一年需要100个毕业生、大学呢就有10000个毕业生在等待,然而、一方面是毕业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人却越来越少。
所以就:供过于求、人满为患!
供大于求的时候——就业难!
2.无人工厂——
毕业生就业好不好取决于啥?
当然是产业需求、有需求才有就业,如果某一个产业已经成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工作岗位已经被机器、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完全替代,那还会需要人吗?需要毕业生吗?
近些年很多产业都逐渐被机器或者机器人所替代,尤其是药品、食品类企业,前些年、你进入工厂车间,还能看到一两个“质检”人员,近几年、你再去看看、连这一两个“质检员”也已经被“机器手”代替了……
所以、机器替代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你还到哪里去制药?去加工食品哪?
无人工厂——一个人也不用!
3.智能连锁——
现代产业已经进入智能化、无人化、集约化、连锁经营的时代,药品、食品产业的经济链是:需求——研发——无人工厂——连锁销售……
从全产业链需求来看:研发环节需要人才,但是只需要药品、食品类专业研究生或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即可满足人才需求;销售环节也会有少量人才需求、一般本科毕业生即可满足需求;再就是极少量的“辅助工”、一般本科和高职专科毕业生即可满足需求。并且无需制药、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工科或其他相应专业毕业生会更适合,例如:机械维护维修、文职、营销人员等。
所以、制药、食品类行业人才需求主要是研发环节,至少需要本科以上毕业生。
以后这样的岗位也没有了!
二、原因:
一是观念因素,
中国人一般对药品和食品有一种潜意识的“敬重”,一想到药品或食品,头脑中就会出现“白大褂”、“科研”、“体面”等画面,所以、大多数人愿意选择这类专业或行业。
二是缺乏预见,
国家对各个学科或专业的规模与发展、应当有所预见和控制,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
人才结构上:高端人才需求有限增加;数量上:整体人才需求极速减少、低端人才无业可就……
而国家计划发展部门,并没有及时改变专业招生结构和规模。
上一篇:香椿要怎么吃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