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青岛市规定中小学可以“惩戒”学生,你怎么看?
教师,学生,学校青岛市规定中小学可以“惩戒”学生,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近日青岛市规定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给学校管理教育学生有了一定的“靠山”,引起网友的热议,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规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祖宗文化的传承
应该
而且必须
否则
生将不生
师将不师
少将不少
老将不老
文化断层
人伦割裂
一旦老师
不敢
不管
不愿
的局面盛行
那么必将出现
孩子霸王
家长迷惘
社会失望
的不可挽回时态
那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社会家庭孩子
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但愿教师惩戒的不仅仅是那些底层老百姓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几年来,教师需要“惩戒”权、教育需要“惩戒”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每当老师“惩戒”学生而引发家长闹事的事件发生后,网上更是呼声不断。
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惩戒学生的规定,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意见稿提及,教师可以当场进行教育惩戒的方式包括:①点名批评;②责令赔礼道歉、作口头或书面检讨;③适当增加运动量;④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面壁反省……
学生需要惩戒!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教师需要惩戒权,教师惩戒是为了学生,为了教育。
教育部及各地出台惩戒规定让人欣喜,让老师们备受鼓舞。
不过笔者以为,“惩戒”学生是必要的,是必须的。但必须要细化,要具体化。既要保护老师的惩戒权,也要保护孩子不受侵犯的权利。
01
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可以惩戒,必须惩戒。
有的学生犯了错误的确不可原谅,必须惩戒。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是学生犯错误了吗?
比如有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每篇课文都必须背诵,背不下来就“惩戒”。每篇课文都要背诵,这是哪儿的规定?老师的要求科学吗?合理吗?学生不背或者背不下来就惩戒,这样的事情是学生的错误吗?
再比如老师要求某某作业抄多少遍,生字词近义词反义词写几遍,诸如此类的事情,难道是学生错了吗?
02
该怎样惩戒学生
比如教师有让学生作检讨的惩戒权。可是笔者见过让学生必须写两千字检讨的老师,而且老师认为检讨不深刻必须重写。
再比如教师罚站,有的老师只要求学生直挺挺地站立。可是我也见过让学生蹲马步罚站,平举或高举双手罚站。我孩子今天因为下午每周仅有的一节书法课忘记拿毛笔而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而且是高举双手,中途双手不得放下来。
诸如此类的惩戒,合理吗?适度吗?
03
不用惩戒的方式又会怎样
笔者这学期接手的七年级的新生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书写极度潦草凌乱,字迹难以辨认,识字不多,大概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水平,上课时龟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小学毕业语文成绩只有30多分。课文读都读不下去,作业做都做不了。这样的孩子,该是犯大错误了,你惩戒他吗?会有用吗?我和他耐心地谈了几次,知道这孩子在小学时太贪玩,加之父母管教缺失,整天无心学习,成绩极差。但是我发现这孩子脑子并不笨。我给他下了一个结论:成绩最差,脑子最好。我对他的要求是慢慢来,逐步提高,天天进步。半学期过去了,这孩子进步不小。见了我高高兴兴,很有礼貌,整天除了学习外,就喜欢打篮球。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惩戒”学生必不可少。我们当老师如果能多一点对孩子们的真心关注和关爱,多一点育人的情怀和智慧,可能远比一味地依靠“惩戒”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家之言,欢迎赐教。
2019年11月22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2018年修订)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 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上一篇:还是吃海苔都有哪些好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