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一出社会,社会上套路这么多?
套路,强者,自己的为什么一出社会,社会上套路这么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暂借一双哲学的慧眼,带领大家从较为容易理解的层面去看清和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几个社会问题。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微思考小伙伴们在看懂一点或者几点之后,能有如浏览《启示录》般的顿悟之感。
【“好”与“坏”并无客观标准。正义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强者的利益罢了】
当我们看《动物世界》时,经常会对动物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任意杀戮、弱肉强食、趁火打劫等“恶劣”行为在动物界简直司空见惯。一些虔诚的神学家也许会问,“动物界的道德准则究竟是什么?”但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我们最应该问的却是,“人类的道德准则是谁给的?换句话说,好与坏的标准是谁定的?”
宗教似乎对此有着一种简捷的答案:“上帝决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一个人的意志若与上帝的意志相和谐,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但这种说法无疑自带一个逻辑缺陷,那就是,“如果上帝是好的,那么就要有一种独立于上帝意志之外而存在的好坏标准,而这个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呢?”
对于事实问题,我们可以诉之于科学和科学方法;但是对于伦理学上问题却没有这样的东西。简而言之,除了人们所认为或愿望的“好”与“坏”之外,似乎并不存在客观的“好”、“坏”标准。再明确些,如果势力集团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伦理分歧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诉之于武力较量,或者宣传较量,或者是两者同时较量。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特拉西马库斯”的说法就是,“正义不是什么别的,只不过是强者的利益罢了。”
竟然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这种观点是不是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你可能会问,难道今天被全球所接纳的“普世价值”——“个人自由”也是强者的利益而不是大家的心愿吗?从历史的角度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本来确实无此心愿。甚至除了英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都认为个人应该为了集体而牺牲小我,就像蚂蚁抱团过火堆一样。一战末期,德皇威廉二世就曾这样鼓舞德军去和英军作战,“我们打的是一场秩序和混乱,高尚的道德和拜金主义之间的战斗”,可见,在当时,自由的想法并不普世。后来它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则要得益于其发源地英国拥有的最为广大的殖民地。之后,英国打赢了一战并和继承英国精神的美国又一起打赢了二战。紧接着,美国再次赢得了冷战,于是这套“普世价值观”才真正普世,不过也仅仅几十年而已。
当代哲学家罗尔斯说,“如果一种正义原则要想在一个社会中通行,关键就是人们能否接受并相信它,这就牵涉到道德心理学和正义感形成的问题。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可见,客观的正义、好、坏、道德并不存在,就如同股票一样,关键取决于强势人群怎么想。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鉴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被我们所不熟悉的文化、经验和历史所重塑,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再被西方主宰。”
在此,我们无意于让大家颠覆已经形成的道德传统,而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过于被传统的“好”、“坏”观念所束缚而失去未来。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曾或多或少地突破过现实的道德标准,只不过他们后来不再提起罢了,更何况我们也难说被他们突破的道德标准会不会反而成了后来的主流?!而在阅读历史,尤其是理解历史人物时,也千万不要简单地站在善恶的角度去下定论,得出所谓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结论。事实上,谁都有多面性,大部分历史和现代人不过是基于特定的制度和环境,在权衡之后做了其他人都可能做的选择而已。
【强与弱取决于规则。如果你在现有规则下是弱者,那么请找到自己的战场、以你的规则作战,那样你便是强者】
强者恒强?恰恰相反,盛极必衰往往才是真实情况。这里面除了命运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强者所依仗的规则一旦变化可能会马上沦为弱者。举个例子,中国邮政曾是中国速递业的不二王者,因为它的网点遍布从大中城市到偏远山区的很多角落。于是当有新的快递公司想要挑战它的地位时,中国邮政一定会有这样的自信:如此之多的网点岂是朝夕可以建立起来的?!就算可以建立,又要花多少成本维护呢?要知道,没有任何民企有能力拥有和维持这么大的开销。
可是快递公司的规则却令邮政大惊失色,因为它们无意于覆盖全部网点,而是优先覆盖最有价值的网点。同时,覆盖方式也不是拥有,而是加盟。可哪些网点最有价值呢?当然是那些有很多人愿意加盟的地区了。于是突然间,邮政意识到一个问题,在新规则下,自己的诸多自有网点不但不再是优势,反倒成了累赘,更为悲剧的是甩都甩不掉。如何应战呢?那就是“发挥自身优势”,因为不发挥也不行,那些“优势”就在那里,只不过在新的环境下已经沦为“劣势”而已。国美、苏宁的状况也类似,他们曾经非常自豪于网点布局的完整和超强的渗透能力。虽然现在,它们的这种“优势”依然存在,但可能再也不会让人羡慕,反而是天猫和京东的轻装上阵更令人垂涎。
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强与弱,这正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T.Gladwell)在《以小胜大》一书中所说的,“有些优势来自拥有的有形资源,有些优势则是来自缺乏有形资源。过去,我们对于何谓优势,抱持着一个很僵化且局限的定义,我们以为有助益的事物,其实并无助益;我们认为无助益的事物,其实使我们变得更强壮、更明智...我们常想着名望、资源和隶属于精英机构对我们有利,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类有形优势对我们的选择构成怎样的限制。”举例来说,买了房子在带来稳定住所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的常住区域;有私家车的确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但却在更大范围上限制了人的活动半径。
如果再深入一些,我们还会发现既得优势者经常把优势上升到道德高度以压制后来者的挑战。“偷袭”就曾被秉持骑士精神、崇尚正面交战的贵族们骂得体无完肤,因为起初,这些贵族面对偷袭战法完全手足无措。而当贵族们也熟操偷袭的手段时,他们便不再批判这有什么道德问题了。按照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说法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中。在这里,强者因为受制于道德而沦为弱者,弱者则因为胆大妄为而变成强者。”在别人的战场中和规则中,我们只能甘于做一个弱者。要想成为强者,就要找到自己的战场,甚至初期还要承担一些道德的压力,以自己的方式作战。
【宿命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毅力、勤奋都是一种宿命】
人生的背后是什么?是基于个人奋斗的超越自我?是顺其自然的随波逐流?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不屈?还是难以抗拒的终极宿命?人生由无数的选择组成,而其中最重要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主要轨迹。当回首自己在人生各个岔路口的选择之时,经常会疑惑: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了一条路而不是另一条路?选择一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选择了一种生活而不是另一种生活?
上一篇:考古专业人士如何看待《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小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