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引导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情绪,自己的怎样引导孩子的消极情绪?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很容易悲伤哭泣,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小助手邀请,下面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做父母的,一是要把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当作交流感受、增进亲密关系的机会,跟孩子换位思考,用同一视角看问题。二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行为进行交流,心平气和的平等地沟通。三是稳定情绪,引导孩子能够信任你,把正确情绪表达出来。四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消极情绪的原因,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妈妈,姐姐欺负我。”“我不想穿这件衣服。”“我讨厌爸爸。”……第一时间听到这些来自孩子的抱怨时,你会怎么做?当孩子撒泼打滚,大哭大闹时,你要怎么办?
孩子被负面情绪困扰,无非是想得到你的疏解,通常我们都让孩子自己找原因或者解释为什么?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的理由都是无厘头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试想下,如果你遭受负面情绪困扰时,你会怎么办?你找人倾倾诉时,你想要得到什么?同情?怜悯?建议?分析?大道理?一句“为什么”,能改变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消积情绪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第一章——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积情绪中给出了几个建议:
1.接纳并回应孩子的所有感受
我们不仅要接受孩子开心喜悦的积极情绪,也要接受孩子生气伤心的消积情绪。但我们通常都不承认和接受孩子的消积情绪。
“妈妈,我好讨厌爸爸。”“你怎么能这样想,你爸爸多疼你啊。”如果一句话就把孩子的情绪否定掉,“你不能……”,“你不该……”,“你不要……”孩子会怎么想?下次,孩子还会跟你表达他们的心情吗?
你不能第一时间就否定孩子的情绪,你不能阻碍孩子的表达欲望,你要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情绪。“听起来你很生气……”或者“我知道你很难过……”,这样,孩子才有进一步的表达空间。
你向孩子发出"我在听,我知道你的感受"的信号时,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的疏解,孩子才会继续向你说出消积情绪来源。
我们要用尽量短的语言,比如“嗯”,“哦”,“我知道了”来认同孩子的感受,过多的提问和建议只会让孩子厌烦,更增添了孩子的烦恼。
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撒赖时,我们要怎么办?“我要很多糖果。”“我要买真的飞机。”这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我知道你非常想要,我希望我会变魔法,那样我们就会有很多糖果(飞机)。”
孩子受伤的情感和受伤的膝盖是一样的,都要父母及时关心和关注。
2. 多听少说, 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
当孩子向我们表达强烈的情感时,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回应呢?反应平平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不理解;反应过度了,反而会激起孩子的懊恼和失望。
但如果你心不在焉,表情淡漠,爱理不理,孩子会怎么想?估计,他们会想反正,说了也没用。久而久之,孩子还会第一时间找你倾诉吗?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积情绪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全神贯注倾听地聆听孩子说话。多听少说,让孩子说出心里话。
如果有人真正在倾听我的感受,那我相信他也会理解我内心的伤痛。我们必须学习和练习,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学会用神态和语言一起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们还要引导孩子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本书所讲的一个案例,一个三岁小男孩情绪失控,大哭大闹,谁也拿他没办法,上完研讨班的妈妈回来了,想到用一些肢体活动可以化解这种悲愤的情绪,她把纸和笔拿给三岁儿子,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看看到底有多生气。
儿子马上跳起来,愤怒地在纸上画圈圈,说我有这么生气,妈妈让他接着又画了几张,儿子从竭斯底里变得安静专注,他的情绪困扰得以疏解。
理解是沟通心理的桥梁,我们总是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是我们能做到先去理解对方吗?
人与人的矛盾往往都是因为大家不能彼此体谅和理解,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考虑问题造成。
3. 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年幼的孩子一生病就会变得骄横,不肯吃药打针,任说破嘴皮都无济于事,软硬不吃,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
我家老大两岁时得了急性肠炎,发烧加上腹泻,她怎么也不肯吃药,我心急如火软硬兼施都没用。没办法了只能猛灌,但药水从女儿口里像水柱一样喷了出来后,我再也忍不住了,拿晾衣架打了她,还把她赶到门外。
那是我唯一一次打她,事后自己心里很后悔、很懊恼,但我能怎么办?那时的我以为恐吓、威胁一定可以让一个两岁的孩子就范。但是,我们低估了孩子,我们根本就不理解孩子的内心。
如果那时我能心平气和地跟宝贝沟通,了解她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呢?
过后有一次,我家老二生病了,也是不肯吃药,哭闹撒泼,我苦口婆心也没用,想到上一次的教训,我明白逞强是没用的。于是,我抱着她,先安抚她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对她说:宝贝,发烧是不是很难受?我们身体里有病菌哦,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赶走它。宝贝,纠结了一会,慢悠悠地说:我要吃药。
4.与孩子共情
共情这一概念最初是由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因而最初只是针对医患关系而言,但现如今已经拓展到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共情能力不仅能帮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而且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如何把借给别人的几千块钱收回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