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家长,你是怎样和老师沟通的?
老师,家长,孩子作为家长,你是怎样和老师沟通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不沟通吧,怕老师说你不够重视孩子,沟通吧,又怕惹老师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的立场是,除非是那种师德有问题的需要人送礼的老师,否则与老师最好的沟通就是不给老师找麻烦,以及配合好老师的工作。
所谓的不给老师找麻烦包括不要什么事儿都去找老师,有疑问可以先问问家长什么的,而且现在班级都有家委会,大部分公共性的问题家委会的家长都能解答。如果是关于自己孩子的问题,问问孩子在校的表现什么的,一般也就是新生入学,或者是家长会等等时候。平常没啥事儿,还是尽量不要私下找老师,尤其是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我觉得吧没几个老师喜欢天天有家长不断打电话或者是在微信上找她。尤其是孩子比较大,家长更不用为了生活上的事情找老师,这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困扰吧,比如高中了还找老师去问孩子生活上的事情,提醒孩子盖被子喝水之类的。
所谓的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就是在合理的情况下,老师对家长以及学生提出的要求尽量达到,比如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在作业写字工整度等方面达到老师的要求。及时接送孩子,班级需要组织活动的时候有时间精力的多配合一下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专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恰当的交流方式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和保障。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式之一。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应遵循以下6个原则。
一要平等友好,忌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班主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育对象,家长不是。虽然不少家长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像教育学生那样教育家长。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对象,双方应该是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班主任不能在沟通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家长发号施令。比如,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批评家长,甚至让家长在全班学生面前做检讨。这种做法不合适。班主任让家长到校不应是问责,而是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比如,许多班主任习惯通过班级群发布通知、布置任务,因为更方便、省时。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要让班级群变成班主任发号施令、家长违心逢迎之地。
二要公正公平,忌依据学生成绩或表现采取差异化态度。 有教无类,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公正公平,与家长沟通也应如此。工作中,不少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要注意不能因学生表现而对家长有所区别,即对学优生家长态度好,对潜能生或犯错误学生的家长态度差。这会让家长感觉受到歧视,也会使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产生强烈反应,比如有的家长受到班主任批评后会迁怒于孩子。这不仅破坏了家校关系,也破坏了亲子关系。
三要移情换位,忌强人所难“一刀切”。 家校双方移情换位,才能互相理解,进而更好沟通。班主任应平和倾听家长的诉说,冷静接纳家长的建议,积极回应家长的情绪,适时鼓励家长的努力,理解体谅不同家长、家庭的养育压力和困难,工作中不强人所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布置任务。
如果有余力,班主任可以开展基于本班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研究,及时调整家校合作策略,逐步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模式。
四要保护隐私,忌泄露学生及其家庭信息。 家校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尤其在收集、汇总信息时,涉及家庭隐私和重要信息的不应在班级群完成,而要一对一进行。同时,涉及学生或家长隐私的内容也不能在微信朋友圈或工作群进行传播。
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具备媒介与信息素养,正确使用不同媒介进行家校沟通,即使与同事讨论教育问题,也应适当、及时修饰学生和家长的个人信息、家庭隐私,以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伤害。
五要保持冷静,尊重家长,忌公众场合批评指责。 班主任要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保持冷静、理性,避免在公众场所对家长进行批评指责,以免激化矛盾,破坏家校和谐关系。有些教师一言不合就在班级群斥责家长甚至将家长移出班级群,这种做法有损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职业道德,也会在其他家长心中埋下不安、不信任的种子,反而加重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师的不信任。
六要正面表达,忌先入为主有成见。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就事论事,采取正面表达的策略,不要张口就是否定、指责、批评的语句,否则会打破家校双方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和目标。在这方面,正面管教理论不仅适用于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对家校沟通也有积极作用。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赞同这句话。
家长很会和老师沟通,说明了几点:
1.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长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说明他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进步了,他和老师沟通,表示感谢之情;孩子退步了,他和老师沟通,与老师探讨原因,帮助孩子进步。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孩子成绩好,就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聪明,孩子成绩差,就是埋怨老师教不好。他们不懂得感激老师,更不愿意与老师探讨孩子学习不好的成因。
实践证明,家长和老师良性互动,能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家长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家长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说明他懂得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明白教育孩子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他能自觉承担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与老师相向而行,一起纠正。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后,一切责任归老师,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想法和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帮助。
上一篇:老公判刑10年,一个三岁儿子,我该如何继续这样的婚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