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人才如何评价古代的科举制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科举制度是不是最适合古代的选官制度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先秦)、察举制(秦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和科举制(隋唐以后)这几个阶段。世官制按血缘关系世袭为官,即贵族世代为官;察举制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靠自下而上的推举,所以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和"近亲繁殖"的现象;九品中正制把人才划分为九个等级,注重门第出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该制度下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隋唐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和行政效率;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促进了社会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和重学风气的形成;下层百姓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古代中国对世界选官制度的重大贡献。但科举考试主要以儒家经义为考试内容,不涉及自然科学,导致了明清时期我国自然科学逐渐落后于西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重文轻理”,严重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学识范围和科技创新,可以说这样的科举制度是误国殃民,遗害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处: 卫护和巩固皇权的统治,使生产不发达时代达到相对的社会稳定。族群精英文化意向统一,使皇权国家除国家机器专制外又一社会延续引导力。
劣处: 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创造的灵动活力。抑制了社会精神文化探索,从而使国家族群单纯和愚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于隋唐,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的益处有:
1.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世袭垄断,使没有背景的寒门学子有了进入高级管理层的机会。
2.彰显了读书有用论,有助于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的提高。
科举制的坏处:
1.成为统治阶级愚化百姓的工具,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科目,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2.到了封建王朝的末期的清代八股文,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过于迂腐,刻板。严重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现今的考试制度就是沿集了科举的优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中正九品制(按门第选拔人才),给贫苦人民创造了一个新的出路,使得穷苦人也可以通过读书做官,而豪门子弟不学无术,也不能进入朝廷。这样的选拔制度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同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不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僚子弟,而是一些确有才能的人,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同时,知识分子们也可以一展才华,实现国家的辉煌。
科举制度弊端:同样,考试选拔也有其弊端,而且不止一点
其一,选拔方式单一,从唐朝科举到明朝八股文再到今天高考,虽然国家尽量采取变化的方式,但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无法做到有效地“按才能选拔”,只能凭一张试卷成绩选拔人才,选拔的人才并不一定是国家需要的,有些甚至只会读死书,毫无治国安邦之才。
其二,由于一考定终身,导致部分学子想尽办法舞弊,如勾结考官,偷换试卷,或夹带舞弊等,只要能考上,什么真才实学,什么仁义道德,都可以丢在一边,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并非真实能力,反而排挤了真正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何评价易中天中华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