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菜市口为什么会成为杀人场所? ?
菜市口,午时,明朝菜市口为什么会成为杀人场所? ?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我在影视剧中也常常会听到“午时三刻已到,行刑”,其实这也是有学问的: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 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菜市口究竟杀过多少人,没有具体统计,谁也不清楚。据老北京人说,每到阴雨天气,附近一些胡同里常常会传出一些阴森可怕的鬼叫,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清代有个姓许的读书人路过菜市口时,曾写过一首《过菜市口》,把菜市口刑场的景象描绘得颇具声色,诗曰:“
薄暮过西市,踽踽涕泪归。
市人竟言笑,谁知我心悲?
此地复何地?头颅古累累。
碧血沁入土,腥气生伊蹶。
愁云泣不散,六严闻霜飞。
疑有万怨魂,逐影争啸啼。
左侧横短垣,茅茨复离离。
此为陈尸所,剥落墙无皮。
右侧坚长秆,其下红淋漓。
微闻决囚日,两役舁囚驰。
高台夹衢道,刑官坐巍巍。
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
不能指囚颈,一役持刀锋。
中肩或中颅,刃下难邃知。
当囚受刃时,痛极无声噫。
其旁有亲属,或是父母妻。
泣血不能代,大踊摧心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涉及到了北京城的布局以及各个功能区和城门的作用,事实上,老北京城大的城门共有九个,每个城门的功能都不相同,不是说你想怎么走哪个城门就怎么走的。
清朝时期老北京内城共有九门,分别为:正阳门、朝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
一:正阳门,也叫"前门",“大前门”。正阳门是皇帝龙车出入的门。
二:德胜门:是出兵打仗时候部队出城走的门,"德胜"也是蕴含了一种期望。
三:安定门。这是外出打仗后得胜回来而走的门。
四:朝阳门。是专门运粮的门。皇上吃的粮食都得从此门走。
五:崇文门。俗语叫“哈德门”。崇文门出名的就是受税,凡是南来的酒都得经过崇文门交税。
六:宣武门。宣武门是走囚车,押送犯人走的门。
七:阜城门。运煤车走的门。
八:东直门。小商小贩聚集做买卖的集散地。
九:西直门。运水车走的门。
而问题中说的菜市口在哪里呢?就是在宣武门外。如果犯人没有被判死刑,那就是通过宣武门押送出京城到外地服刑去。如果是被判了死刑,那还有什么说的,拉出宣武门就是菜市口,直接就斩了。所以才有那句著名的“拉到菜市口斩了!”
上一篇:为什么毛巾不能放在卫生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